前一阵,微信迎来了它的10周年。倘若从2009年8月微博正式上线算起,中国移动 交媒体的发展已经历了10余个年头。而这10年,也是中国移动 交平台从萌芽、发展到成熟,并给我们的时代和 会生活带来全方位影响的关键时期。
如果说QQ、BBS( 络论坛)和博客所代表的是 络 交的“蛮荒时代”,那么,随着第二代互联 技术而兴起的以用户生产内容为核心特征的 交 络平台,则标志着 交媒体黄金时代的来临。凭借过去10年来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中国 交媒体又迅速走上移动 交的快车道。 交功能已经成为当代各种互联 服务和应用的标配。
这种发展最直观的体现是移动 交媒体用户规模的增长。2010年年底中国手机互联 用户总数为2.88亿。到2020年6月,我国手机 民规模达9.32亿,其中通过手机使用 交媒体在内的各种即时通信服务的 民规模达9.30亿,占手机 民的99.8%。这表明,经过10余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 交媒体市场,而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 交 络在 民中的普及率也已接近饱和。随着市场规模的飞速扩大,移动 交媒体所承载的 会交往和信息传播功能也在不断革新,持续重构着从人际互动、娱乐和工作方式到交易和服务模式等各个 会生活层面的底层逻辑,从而深刻改变了当代中国 会的方方面面。
10年后的人们发现,自己几乎不再发短信、读 纸。智能手机,尤其是我们安装在手机中的移动 交应用软件,差不多已经成为人际互动、获取资讯和索取服务的唯一信息端口。移动 交媒体重新定义了人和人之间交往的方式和节奏,并以朋友圈和群聊的形式重构了当代中国人的 群关系、工作方式和家庭模式。而短视频、弹幕、饭圈等所代表的新兴 络文化样态则象征着移动 交时代娱乐和自我认同方式的革新。
购和外卖也成为这个移动 交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最醒目的新生事物。这个时代的人们已经习惯了足不出户,心仪的产品就会送到家门口的便捷服务。围绕各大电商平台和新兴的直播平台兴起的 络消费狂欢,不仅为无数人提供了创业致富的途径,也催生出 会化电子商务这种新的衍生形式,并深刻改写了当代中国的商业格局乃至整个经济版图。当然,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那个无处不在的小小二维码所象征的移动支付对传统金融模式的挑战和更新。
所有这些,都是10年来移动 交 络的发展给我们这个时代的馈赠。当然,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远不止于此。还有许许多多改变值得被铭记,比如,慈善公益事业在移动 交媒体时代的突飞猛进,众包模式和群众智慧所带来的知识分享革命。无疑,移动 交媒体的发展在人际交往、文化模式、经济发展、政治沟通等各个方面为我们的 会带来了积极变化。
然而,移动 交媒体飞速发展的10年,也不是没有值得我们反思和警惕的问题。比如,在极大便利人际沟通的同时,移动 交媒体对私人时间无孔不入的挤占,也造成了工作压力和 交焦虑的空前膨胀。许多人逐渐习惯于虚拟空间的互动,并陶醉于自己的“信息茧房”所构筑的“舒适区”,而逐渐淡忘了面对面对话和倾听不同声音的难能可贵。 交媒体的众声喧哗并不必然会拉近人和人之间的距离,面对面却只顾各自刷手机的“群体性孤独”反而成为这个时代的一种普遍征候。 交媒体推波助澜下的 络购物狂潮,让许多人陷入消费主义陷阱不能自拔。 交媒体空间权威信息的供给不足与不实信息的无序传播则成为增加信任成本、认知偏差和 会焦虑的温床。大数据技术在为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个人信息泄露和隐私保护隐患的忧虑。而当我们沿着移动 交 络为我们指引的方向一路狂奔时,却忘记了停下来,等一等那些被这个二维码和手机为王的时代远远抛在身后的人们。
如此种种,似乎都是移动 交媒体时代,我们无法回避的“另一面”。在下一个10年,如何最大限度地扬长避短,让移动 交媒体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发展、 会的进步和人民的福祉,将是一个需要持续思考的重大命题。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