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骗局换装围袭朋友圈 市民拨打爱心电话掉吸费陷阱

(武汉晨 )近日,一则“四川小学校长发信求助衣物”的求助信在朋友圈热转,引发不少 友爱心捐赠。武汉市民万女士看到这条信息后,准备了一大包衣物,可按信上所留下的 码拨过去,竟中了扣费电话的陷阱。

朋友圈热转,爱心市民被忽悠

前天,汉口的万女士在朋友圈中看到一则 帖,文中一名自称是四川某县城小学的校长说,孩子们需要衣服,希望得到好心人的帮助,新旧不限。如果您周围有四到十岁孩子的旧衣服和鞋子,洗干净就可以了。”信的结尾,该校长留下了自己的手机 码。

看到 帖写的情真意切,万女士信以为真,赶紧把家中的旧衣物搜罗了一大箱,并按照帖子中的电话打过去咨询。可是,电话接通后,没过多长时间,电话便自动挂断了。

心存疑惑的万女士又接着打了五六个电话过去,始终是接通没几秒后,就自动挂断了。当天晚上,万女士便收到余额不足的短信提醒。万女士查询电话清单发现,拨打的“校长”电话虽然没有通话,却被扣除了话费,她才意识到自己上当了。

早在2012年,就有媒体 道,这则求助信原是该学校一名新进老师发布了一则倡议帖,没想到后来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伪造了图片,篡改联系方式,将救助信变成了一场骗局,只要热心市民拨打电话,就会掉入吸费的圈套。

吸费装备很简单

吸费电话是什么回事?吸费电话原理是什么?武汉一家大型通讯上市公司的工程师李先生解释,不法分子利用一套卫星设备和一个软件绑定 码后,市民拨打该 码后,便会通过卫星转接器自动转接到国外高收费声讯台或是通过恶意软件,强制给来电方制定相关业务,从而达到“吸费”的目的。

警方提醒:小心谣言帖

络大V、武汉市公安局民警张明说,随着微信成为时下最炙手可热的 交工具之后,不法分子也盯上了它,利用朋友圈,将“老骗局”改头换面,在微信中热传,蒙蔽市民的眼睛。

张明表示,不法分子利用市民的爱心,通过在 上发布求助类信息,要求受害人打电话或者编写短信发送至指定 码,同时,系统在电话拨通后或收到短信后又会立即回复一条甚至多条信息,这些电话和信息均可能会扣取话费,从而诈骗受害人钱财。

张明总结,市民看到以下几类信息,应该提高警惕。

“寻人帖”:“一名3岁小女孩在某小区附近被人拐走了”,帖子留下联系人的电话 码,经证实为假消息。

“求助帖”: 福建某农大20岁女生张玲,突发亚急性肝衰竭,病情严重,急需血浆置换。在该文结尾,留下了“班主任”的联系电话。经警方证实为谣言帖。

“寻失主”: 考点:一中 考场:013 座 :11 姓名:白娅倩 联系电话:159×××××941……朋友捡到一张准考证,请大家转发寻找失主。公安部门辟谣:这条丢准考证的消息是假的,每年高考前夕,都会出现类似消息。

对此,张明特别提醒,市民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可咨询当地行政管理部门确定消息真假,或者利用手机归属地进行前期查询和判断。此外,市民在转发消息时,应甄别内容是否符合逻辑,如存疑可向警方举 。

制图王青子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5年6月5日
下一篇 2015年6月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