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短信、骚扰电话频发 如何保护私生活安宁

【问答民法典·以案说法】

●关键词

隐私权;私生活安宁

●概述

截至2020年12月,我国手机 民规模达9.86亿。移动互联 时代,个人信息和用户数据成为重要的商业资源。一些企业和个人为牟取经济利益,导致垃圾短信、骚扰电话频发,让人们不胜其扰。保护私生活安宁已经成为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 会问题。

●案例

宁波的罗先生是一家线下幼儿培训机构的负责人。1月15日,罗先生的手机同时弹出三条短信,其中两条短信称“已为您分配51talk账 和密码,您可以在官 进行密码修改”,第三条称“您已获得一节在线1对1外教课,登录官 或App即可预约课体验”。

但令罗先生困惑的是,他此前从未注册过在线英语教育品牌51talk的账 。因怀疑商家擅自收集其手机 码并配置相关服务,罗先生将51talk所属的北京某科技公司起诉至法院,称51talk的做法严重侵害了其个人信息权益及私人生活安宁。

●法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专家说法

虞浔(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

信息泄露的本质是侵犯隐私权

本案中的罗某从未登录过51talk 站,亦未下载过51talk手机客户端,甚至都没有学习英语的计划,但其手机却收到了平台注册的骚扰短信,明显为商家擅自收集其手机 码并配置相关服务,侵犯了罗某的个人信息权益及私人生活安宁。

本案中的罗某在意识到私生活安宁遭到侵犯后,第一时间诉诸法律,其维权意识值得肯定。据一项调查显示,在信息泄露后,接到骚扰和诈骗电话、短信时,71%的被调查者选择掐断电话或不予理睬,63%选择拒接及拉黑,仅有20%左右被调查者选择了举 、投诉、 警等积极应对措施。

个人信息泄露、遭到垃圾短信的骚扰,本质上是对公民隐私权的侵犯。隐私权的客体即为隐私,而所谓隐私,一为私,二为隐。前者指纯粹是个人的,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后者指权利人有权将其保持不公开的状态,而他人不得察知。

司法实践中,个人信息权遭受侵犯时,主要有两种救济方式:不需要请求损害赔偿的,可以依照民法典人格权编的规定,行使人格权请求权,主张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如需主张损害赔偿,则可依照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规定,行使侵权请求权,主张侵权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2月1日
下一篇 2021年2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