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软件和硬件”并重 把每所学校打造成亮点工程

夏津县第二实验中学

一间教室里课桌满满当当,两条通道窄得仅能允许一个人通过,这曾是夏津县一些学校的真实写照。但随着我市“全面改薄”和解决大班额工程的推进,上述画面已经定格为历史。

现在的夏津义务教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栋栋新建的校舍到大面积的绿化,从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到引领夏津义务教育全面发展,夏津县多措并举,有力地缩小了城乡之间和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让学生沐浴在均衡教育的阳光下。

不断加大投入投入12.1亿提升办学条件

而夏津县宋楼镇中心小学的改变只是夏津县校园变化的一个缩影。为了达到夏津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标准和要求,近年来,夏津县共规划校建项目98个,总投资12.1亿元,其中新建学校7所,改扩建学校91所,建设校舍面积33.1万平方米,新建、改建体育运动场地面积67.1万平方米。

水冲式厕所全覆盖、操场全部达标、100所中小学集中配备了教学仪器设备等等,夏津县在大力推进中小学校舍楼房化的同时,积极改善中小学配套基础设施,全面提升了教育教学装备水平,把每所学校打造成亮点工程,形成教育城乡一体化格局。

优化教师资源创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在夏津,每个不同的学校有着不一样的特色教学模式,夏津一中于新强老师尝试了“五步三查”的教学模式。他根据新的教学模式把课堂时间最大程度的还给学生,学生自学、学生讨论展示环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在课堂容量和知识的系统性上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提高。除此之外,新盛店中学的课改“四化”,希望小学的“语文课程整合”等等,这些学校教学特色的形成得益于夏津县不断优化教育资源,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义务教育要有长足的发展,就要将精力放在教学科研上,突出教研引领的作用,全县成立教研学会24个、名师工作室2个、学科教育学会9个。以如何确定教学目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何进行梳理教材、实现教材整合等为主题开展了系列联片教研活动。

同时,通过创办了“夏津教育论坛”,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签订了“夏津县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合作协议等方式,多所学校创建了各具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强化政策扶持努力实现“学有优教”

今年5月30日,夏津县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收到了李克强总理的复信,总理在信中勉励他们成长成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推进教育公平的首要任务,是保障每个孩子有学上、上得起学。夏津县从保障广大少年儿童受教育权利入手,注重发展特殊教育,充分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听障、智障适龄儿童少年的特殊教育需求,全县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统算达到98.05%,“夏津特教模式”在全省残疾人康复教育工作中广泛推广。

为了保障入学机会均等,夏津县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纳入财政保障体系。同时,合理安排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到城区学校就读,并保证流入学生与接受地学校学生一视同仁, “两免一补”享受 等教育惠民政策。

除此之外,夏津县还建立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并不断完善农村 会公共服务机制和设施建设,形成了政府“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分层落实”的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服务工作机制。近年来,夏津县依托学校、幼儿园及村级活动场所,以 区(村)为单位建立“四点半学校”,目前已建立“四点半学校”27处,覆盖14个乡镇,112个 区(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7年10月5日
下一篇 2017年10月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