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亚竿身软件名词大解析!你了解你的路亚竿吗?(三)

抛投与惯性原理

惯性原理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具有一些简单的物理知识,就肯定能从日常生活里经常见得到的案例中得到答案。

比如,搭乘公车巴士或地铁时,如果突然出现较快的启动速度,就会造成车内乘客向后仰;如果车子行进间突然刹车、停止或瞬间减速,车内乘客就会出现向前倾的现象,这就是简单的惯性定律。作钓时的抛竿动作,也就是充分利用这项原理,藉以完成各项抛投任务。

同样的道理,当竿先开始朝抛投方向移动时,竿身因为承受饵体重量而产生相反方向的惯性作用,自然就会出现若干的弯曲度,竿身弧度随着挥竿的力道和速度会产生出不同的变化,这就是我在之前文章中所谈及的竿身作用力,随着挥竿动作的停止,在定住竿尖方向的同时,饵体受到惯性作用被抛出,得到离心力(或说切线力)启动飞行,竿身受力时所储存的能量就是俗称腰力的反拨力backone,适时提供为饵体飞行动能,有效加强饵体飞行能量和速度,在抛投动作过程中,钓竿所扮演的角色,就像是工具扩大了人类的体能。

然而以上说明是针对水平达标的钓竿而言,也就是钓竿必须在弹性灵活的前提下,能做出趋向圆形的运动轨迹,这样才比较容易达到理想的抛投距离,同时提升将饵送入标点的准确度,顺利完成有效抛投;弹性迟钝的钓竿,挥动的轨迹肯定比较呆板,其所能做到的运动模式也许就只是一段不规则的折线弧,或是径度大到夸张的椭圆弧,甚至像是平面几何切线的直线运动,因而仅能以其所产生的切线力,聊胜于无地充当为饵体的动能,这难免就会有竿、线、饵的各自分离感,难以做到对抛投距离或精准抛投的要求,况且还多是些徒劳无功的无效抛投。上述两种情况会明显区隔出钓竿的价值性,这是钓竿使用者或设计者都有必要明白的基本常识和原理。

离心力或切线力

对于一般抛投方式的动能,到底该算是离心力还是切线力?其实,这二者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取得界定的。

对于路亚钓或传统抛竿钓法来说,抛投动作的运动范围都不大,挥动钓竿所运行的轨迹大多仅是圆形或椭圆形上的一段弧,或只是具有若干长度的弧段,所以将之称为切线力,也是有着一定的道理的,并不像是某些其他的钓法,必须抛出相当长远的距离,这明显就要运用到离心力。

而且,这种钓法所使用的竿、线和轮的组合方式跟一般钓法也是大不相同,像是竿身长度为15尺的滩钓远投竿,通常总共就只配置5个导线环。

比如站在海边礁石上,作钓随着潮水出没的海鲈,假如鱼群现身在远距离海面,也许就需要做90°~180°之间的侧身抛投,或180°以上的返身抛投,透过转身运动加长竿尖运行轨迹,来增加饵体飞行动能和速度。

另外,像是需要长距离远投的滩钓,标点通常是在百米外的浪脚处,就得透过转身回旋的抛投动作,甚至多是超过360°或720°以上的回旋,类似这样的连续翻身回旋运动,毫无疑问就会涉及离心力了。因为这样的竿尖运行轨迹明显已经是“圆周运动”,而非弧线运动。

充分利用离心力最明显的例子,当属滩钓远投的抛投方式。一般抛投动作的侧身、竿尖向后的意义,不就是想要在抛投动作上,尽可能做到若干圆周运动,从离心力中争取较多的能量,提供给饵体较充足的动能吗?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8年11月8日
下一篇 2018年11月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