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近追星吗?
你手机上的软件还好吗?
今年6月15日,中央 信办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打击诱导未成年人应援集资、高额消费,粉丝造谣攻击、侵犯隐私等行为。
2个月以来,专项行动清理了大量负面有害信息,处置大量违规账 ,关闭了大量问题群组。相关主管部门近期公布了整治不良粉丝文化工作进展,累计清理:
负面有害信息15万余条,
处置违规账 4000余个,
关闭问题群组1300余个,
解散不良话题814个,
拦截下架涉嫌集资引流的小程序39款。
消小妹儿今天也帮大家搜了下,
在苹果应用商店、华为应用商店,
多款用户数较高的追星应用已不见踪迹。
超级星饭团
魔饭生pro
桃叭
同时,
部分应用也开始限制未成年人消费,
以符合专项整治要求。
8月13日,“桃叭”发布了业务调整公告,关闭经费众筹、应援资源、二手周边的交易通道,并在7个工作日内陆续下线涉及的功能模块。除此之外,该应用还在首页增加了党建学习、爱心公益等内容,引导粉丝群体学习党建知识,增加对 会公益的关注。
另一明星粉丝互动平台“Owhat”近日公告,从8月初起,将限制未成年人消费。目前,消费者在该平台下单时会提示勾选“我已阅读并同意《Owhat未成年提醒协议》。
近年来,
青少年追星日渐成为普遍现象。
然而,部分失德艺人让人大跌眼镜,
无疑会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
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追星?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心理研究所所长陈锐
青少年本身处于叛逆期,追星其实也是青少年自我认知的需要,通过喜欢不同的明星表达自我,通过与他人的对比、对喜欢明星的定义表达自己的态度、倾向。一些明星艺人是被打造出来的,真实情况可能与其展露出来的情况有很大的差别。当真实情况揭露时,可能会对追星者产生巨大的认知失调和心理落差,容易使其丧失对人的信任。
陈锐建议,应扎实开展好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引导青少年以科学家、爱国志士为偶像,这就需要让这些“星”变得更加容易“接近”、更加丰富、更加立体。
华东政法大学大学生思想动态大数据研究中心副主任陈赛金
青少年之所以容易产生偶像崇拜,是因为他们处于青春期,心理上急于摆脱家长的管束,对高度理想化、浪漫化的偶像产生一种特殊的情感依恋。青少年可以从偶像身上学习他们努力、为梦想坚持的一面。但盲目地追星,易导致极端行为的发生。
陈赛金建议,家庭、学校、 会共同参与应对追星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家长需要正视处于特殊生理和心理成长时期的青少年,增加对子女的陪伴和引领,减轻青少年对偶像的崇拜和迷恋。学校要以平视的眼光对待青少年偶像崇拜,正视青少年的利益诉求,开展针对性的思想教育。此外,全 会需要共同参与,综合运用意识形态和法治化路径加以规制和引导,为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