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立新——墙头草
图片中的花竟然名叫墙头草。
记不得何时学到了“墙头草”这个词,一直认为它不过是随风倒的人和行为的一种比喻罢了,如果说有这种植物的话,也不过是指旧时土墙上生长的所有类型的草,指其长在墙上容易被风吹的倒来倒去的一种情形。
然而,近日在草丛里拍到这样一种花,用识花软件一查,它竟然名叫“墙头草”。
墙头草,又名一年蓬、女菀、野蒿、地白菜等。很多药书和植物学书中都这么说。如郭建生,潘清平主编《实用临床中药手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 ,2016.08,第482页;又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中华本草》7,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1999,第826页,都有墙头草的记载。
如果一年蓬,就是墙头草的话,那么一年蓬这种植物又有怎样的记录的呢?
小山著《甬城草木记(宁波出版 ,2017.11,第167页)中说:“ 一年蓬原产北美洲,身材修长,花色清新,是一种很秀气的美丽植物。清末,随着国门被打开,一年蓬也漂洋过海传入中国。……已成为广布全国多个省市的常见野花。用《中国植物志》里的术语来说,是“在我国已驯化”,完全适应了中国的地理和气候环境,成为本地生物生态圈的一员。一年蓬在我国已驯化的另一个重要证据,是它在我国各地的众多别名。随便例举,就有女菀、野蒿、墙头草、长毛草、地白菜、油麻草、白马兰、千层塔、治疟草、瞌睡草、白旋覆花等长长一大串。其中女菀、白马兰、白旋覆花、千层塔等是形容其外形的,而牙肿消、牙根消、治疟草等别称,说明它还是一味良药,据说在治疗消化不良、胃肠炎、齿龈炎、毒蛇咬伤等疾病上疗效不错,尤其是治疟疾,《中国植物志》称其“有治疟的良效”。如此看来,一年蓬简直就和同样来自北美的白求恩大夫一样了不起。
如果一年蓬是清代才从美洲移植而来,那墙头草的短语又是何时出现的呢?墙头草是近代的语言? 如此有药用价值的植物为什么叫墙头草呢?是先有墙头草之语,后被用到了这种名叫一年蓬植物身上的吗?
有语言学专著说,“墙头草”等都属于惯用语。(李婷婷著,语言学视阈中的现代汉语词汇认知及其教学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出版 ,2019.01,第197页)。
这样来看,墙头草这种词语很可能是近现代才流行开来,1936年2月,上海仿古书店初版出版了北风著的长篇小说《墙头草》。(徐乃翔主编,中国现代文学词典 第1卷 小说卷,广西人民出版 ,1989.11,第297页)。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汉园集》其中收录了卞之琳1932年10月19日的诗《墙头草》:五点钟贴一角夕阳,六点钟挂半轮灯光,想有人把所有的日子就过在做做梦,看看墙,墙头草长了又黄了。(选自《汉园集》,商务印书馆一九三六年,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等主编,新诗选 第2册,上海教育出版 ,1979.11,第125页)。
1930年代是墙头草这个词流行开来的时间吗?是先有墙头草这个惯用语,然后被用到了一看蓬这个植物上了吗?
一年蓬却长得很直,也较为壮实,却并像是随风倒的软草啊!再读一读卞之琳《墙头草》诗,其意似指生活条件优越,享受着他人的劳动果实,只做梦不做事的人。
2022年5月21日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