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山区亭林镇周栅村,有一家与众不同的农场。在这个 称金山区最“智慧”的农场里,洒水施肥、除草巡检都可以有机器人来完成。工作人员只需要用手机远程操控,就能让这些机器人代替人工劳作,同时进行数据监测和记录,这样不仅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还明显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精准度。1987年出生的王金悦以及他的研发团队便是这些机器人的创造者。
团队因为情怀聚在一起
“我们最近研制的这台农田施肥机器人,为了让它适合多种地形,我们将它的‘腿’从原本的履带式改用仿生蜘蛛型。”走进位于金山区亭林镇的点甜机器人智慧农场,王金悦正摆弄着一堆普通人看不太懂的电子设备。若不是屋后30多亩的梨田,这满是机械与电子设备的工作间绝不会让人联想到与农业相关。
王金悦是土生土长的金山人。大学毕业后,他创过业,也当过企业白领。凭借自己的努力,他在市区谋得了一份年薪数十万的职位。然而正当旁人都在羡慕之时,王金悦却做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回家当农场主。
“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从事农业,可我觉得干农业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我以前看到父母务农很辛苦,一直想要改变这种状况,所以最终我还是选择回到农村,用行动来做一些改变。”2014年,王金悦的父亲建立了现在的这片农场。2016年,王金悦辞职回家。在他口中,回 家乡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是他回到农村最重要的原因。
据悉,这个团队里,有机械工程师、电子工程师,有做通讯的、做软件的,每个人负责一个模块,一遍又一遍地探索和测试,如今终于研制出了几台比较实用、又适合推广的机器人。
坐在办公室也能干农活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干农业,因为干农业实在是太辛苦了。你想想,遇上夏天40多度的高温天,农民们在地里打药、施肥、收菜会多热?但是菜价呢?”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从小就对机械装置感兴趣的王金悦利用自己的特长,做起了农业机器人的开发。他的理想是利用现代科技,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让农民坐在办公室里也能干农业,让农业生产变得更简单,也更有趣。
为了支撑自己的研发,2016年辞职至今,王金悦在买设备,买零件等方面已经投入了200多万,这些钱都是他之前工作中攒下来的。“原本想买一台国外的先进机器人学习一下,无奈动辄几百万的价钱实在太贵了,只能自己动手开发。”在团队的努力下,目前,点甜农场已有5台可以使用且功能各不相同的机器人,同时他们正在开发一款软件,不仅可以操控机器人,还能监控洒水、施肥、喷洒农药的次数等,为的就是实现“坐在办公室里也能干农活”。
他们研发的“钻探机器人”,则可以代替人工进行钻孔施肥,比人工施肥更加精确。另外一台则是“巡检牧羊犬机器人”,不仅有巡查采样和驱鸟的功能,架设在机器人上端的远程摄像头还可以24小时监控农场情况,“平常,我绕着农场走一圈,起码也得1个小时,有了这款机器人,就可以节省人力。”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