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显示,我国慢阻肺患者近1亿,其中40岁以上慢阻肺发病高达13.7%,已跃升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外的第三大死因。然而,老百姓对慢阻肺危害知之甚少,进而诊断及治疗率极低。
“慢阻肺的防治是全 会的责任。”阻击慢阻肺,任务紧迫。
【专家解读】毛伟:规范管理,舒畅生活
68 岁的林大伯(化名)是湖州市中医院毛伟教授的“铁粉”,八年前,林大伯因慢阻肺急性发作出入RICU 三次,每次都是毛伟教授团队将他从死亡线拉回。
毛伟是浙江省慢阻肺联盟副主席、浙江省医师协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慢性呼吸道疾病诊治和管理已有30 年。她在门诊接诊过许多依从性很差的慢阻肺患者:自以为肺功能还行,拒绝戒烟,治疗断断续续,当年的林大伯就是一个典型。
“三次都是急性发作,要通过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最严重那次上了气管插管。”毛伟介绍,除了呼吸衰竭外,慢阻肺急性发作还会引发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及许多全身性并发症,这往往意味着致残率、致死率的直线上升。
病因明确,要防止复发和急性加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要在稳定期“下功夫”。毛伟提到,阻击慢阻肺的重点在于长期管理,肺功能复查和规范用药两手抓。
毛伟教授在给患者做检查
据GOLD指南,支气管舒张剂是慢阻肺治疗的核心,其中支扩吸入剂要优于口服剂。“吸入治疗让药物直接到达肺部,疗效和安全性都有所提高。”毛伟说,慢阻肺患者联合使用长效支气管扩张剂乌美溴铵/维兰特罗可以更好改善肺功能和症状,急性加重高风险的患者可以联合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糠酸氟替卡松,能有效减少慢阻肺急性加重、延缓肺功能下降。近年来,吸入治疗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也大大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8 年间,林大伯再没有住过院,每个月他都定时到毛伟教授的门诊 到。最近复诊,他告诉医生,现在在家种点小菜,做些轻便的体力劳动也不会感到气促。
“慢阻肺患病人数庞大,已成为与高血压、糖尿病等量齐观的慢性疾病。把它规范地管理起来,是我们的任务和目标。”去年起,毛伟教授牵头申 了湖州市慢阻肺预防管控一体化项目,借助分级诊疗、 区管理的信息化软件,将肺功能检查纳入到体检中。“对健康数据加以评估,由家庭医生落实点对点长期管理,相信能将治疗和管控关口前移。”对慢阻肺的二级预防,毛伟显得信心满满。
专家链接+
毛 伟 教授
湖州市中医院 副院长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
浙江省551卫生创新人才
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生 导 师
湖州师范大学医学院 教 授
湖州市呼吸病研究所 副所长
中国老年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哮喘学术委员会 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 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 常委
浙江省呼吸基层联盟 常委
浙江省医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哮喘学组副组长
浙江省慢阻肺联盟 副主席
浙江省医师协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 委员
湖州市中西医结合呼吸专委会主任委员
学术成效:
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主持1项)
主持省部级项目2项, 厅市级项目5项(重点项目1项)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