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出差过济南、莱芜、泰安、德州等地。提及山东”齐鲁大地、孔子、孟子、孔庙、泰山、海量、青岛啤酒、海尔电器、县县通高速、县域经济、新旧动能转换、高考竞争激烈”则无人不知。
一、山东区域概要
1、区域概要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省域面积15.71万平方公里,居黄河下游,由内陆和山东半岛两部分构成,内陆部分自北而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4省接壤,山东半岛突出于渤海、黄海之中,同辽东半岛遥相对峙,自然禀赋得天独厚。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悠久,矿产、生物资源丰富。近海海域占渤海和黄海总面积的37%,全省陆域面积 15.58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62%。
截至目前,山东省下辖济南市(2019 年1月9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山东省调整济南市莱芜市行政区划,撤销莱芜市,将其所辖区域划归济南市管辖)、青岛市两个副省级市,以及淄博市、枣庄市、东营市、 烟台市、潍坊市、济宁市、泰安市、威海市、日照市、临沂市、德州市、 聊城市、滨州市和菏泽市十四个地级市。
2018 年末,山东常住人口10,047.24 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 7.2%,较上年末增加 41.41 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 61.18%。2018 年山东省实现工业增加值 2.89 万亿元,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 9.47%;同年,全省粮食总产量 5,319.5万吨,占全国粮食产量的 8.09%。
山东省内产业多集中在农业和重化工业,经济增长潜力较弱,环保压力下企业转型问题较为突出,在2018年年初国务院设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之后,山东省政府通过财政支持,设立多支新旧动能转换基金,促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落地,而且省内多个城市提出新旧动能转换的产业方向,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工作有序推进。
山东省2018年末全省常住人口1亿人,稳居全国第二名。2018年GDP总量为76,469.7亿元,排名全国第三,GDP增速为6.4%,人均GDP为7.63万元/人,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5万元/人,处于中上游水平,GDP增速为6.4%,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6-2018 年,山东省分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6.79 万亿元、7.26 万亿元和 7.65 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7.6%、7.4%和 6.4%。近年来,全省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从三次产业结构看,2018 年山东省第一产业增加 值为 0.50 万亿元,同比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 3.36 万亿元,同 比增长 5.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 3.79 万亿元,同比增长 8.3%。2018 年,山东省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 2016 年的7.3:45.4:47.3 调整为 6.5: 44.0:49.5,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当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0%,较上年提高 3.9 个百分点,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正逐步形成。
山东工业发展迅速,基本形成以轻工、纺织服装、机械、化工、冶金、建材、医药等七大为支柱的主导产业。山东省GDP规模虽然达到全国第三,仅次于广东和江苏,但省内产业多集中在农业和重化工业,经济增长潜力较弱,近年在大气污染防治等环保压力下,山东省重化工业企业的经营压力有所提升,省内工业企业转型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在2018年1月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国函〔2018〕1 ),同意设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积极促进新旧动能转换。2019年年初以来,济南设立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聊城举行新旧动能转换基金项目推介会,山东省政府通过财政支持,设立多支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带动相关股权投资和银行信贷资金,促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落地,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工作有序推进。
山东省财政实力位居前列,2018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6,485.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10,099.00亿元,财政自给率为64.22%,处于全国中等水平。2018年政府性基金收入为6,000.62亿元,较去年增长59.2%。
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98.5亿元,同比增长4.1%;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0145.0亿(包含中央补助、结转调入、一般债券等),同比增长9.0%;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长59.2%,高达6,000.06亿,全区国有资本经营总收入70.8亿,地方综合财力为1,8705.1亿,同比扩张23.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占比34.7%,政府性基金收入占比32.1%,各类中央补助、结转、调入等资金合计仅占比21.5%,财政实力强劲。
2、区域GDP及人均GDP、人口情况
2018 年,山东地区生产总值76,469.70亿元在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中排名第3位,低于广东的97,277.77亿、江苏的92,595.40亿,高于浙江的56,197.20亿、河南的48,055.86亿、四川的40,678.13亿、湖北的39,366.55亿、湖南的36,425.78亿、河北的36,010.30亿、福建的35,804.04亿、上海的32,679.87亿、北京的30,320.00亿、安徽的30,006.80亿。
同期,山东的人均生产总值为76,267.26元,全国排名第8位,仅低于北京的140,211.20 元、上海的134,982.00 元、天津的120,710.80 元、江苏的115,168.40 元、浙江的98,643.41 元、福建的91,197.25 元、广东的86,412.00 元,但高于全国64,644.00的平均水平。
人口角度,山东10,047.20 万,全国排名第2位,仅低于广东的11,346.00 万,高于河南的9,605.00 万、四川的8,341.00 万、江苏的8,050.70 万、河北的7,556.30 万、湖南的6,898.80 万、安徽的6,323.60 万、湖北的5,917.00 万、浙江的5,737.00 万。
3、各城市发展概要
山东各城市2018年GDP及人均GDP统计
*2019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莱芜市,将其下下区域划归济南管辖,设立济南市莱芜区
从城市角度而言,2018年GDP从高到低分别为:青岛12,001.52 亿、济南7,856.56 亿、烟台7,832.58 亿、潍坊6,156.78 亿、淄博5,068.35 亿、济宁4,930.58 亿、临沂4,717.80 亿、东营4,152.47 亿、泰安3,651.53 亿、威海3,641.48 亿、德州3,380.30 亿、聊城3,152.15 亿、菏泽3,078.78 亿、滨州2,640.52 亿、枣庄2,402.38 亿、日照2,202.17 亿、莱芜1,005.65 亿。其中,GDP在5,000亿元以上的城市有5个。其中GDP第一名为青岛,省会济南排名第二,且济南与青岛差距较大。
2018年人均GDP从高到低分别为:东营177,962.00元、青岛128,459.00元、威海124,463.00元、济南106,302.00元、烟台103,771.00元、淄博101,569.00元、日照69,062.00 元、滨州66,668.00元、莱芜65,046.00元、泰安63,433.00元、潍坊62,553.00元、枣庄58,798.00 元、济宁55,430.00元、德州54,222.00元、聊城49,806.00元、临沂41,227.00元、菏泽32,558.00 元。6个城市(青岛、济南、烟台、淄博、东营、威海)人均GDP超过10万元/人,最高的东营为17.80万,最低的菏泽则仅为3.26万元/人。
2018年常住人口从高到低分别为:临沂1,144.35万、青岛939.48万、潍坊937.30万、菏泽876.50万、济宁834.59万、济南746.04万、烟台712.18万、聊城632.89万、德州581.00 万、泰安564.00万、淄博470.20万、枣庄392.73万、滨州392.25万、日照293.03万、威海283.00万、东营217.21万、莱芜154.61万。人口角度,临沂人口排第一位为1,144.35万,省会济南人口仅排第5为746.04万。
按经济总量看,如果把山东各地市分为4梯队,则青岛市一家独大,GDP在1万亿以上,属于第1梯队;济南、烟台、潍坊、淄博GDP均在5,000亿以上,属于第2梯队;而济宁、临沂、东营、泰安、威海、德州、聊城、菏泽在3,000-5,000亿区间之中,属于第3梯队,此外,滨州、枣庄、日照在2,000-3,000亿区间,属于第4梯队。
从山东各地级市GDP增速和人均GDP规模看,GDP增速在6.5%以上和以下的地级市各基本占一半左右,增速总体居于中等水平。东营的人均GDP规模远高于其他地级市,原因主要在于东营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而且是我国第二大石油工业基地胜利油田的崛起地,其次是威海,我国最早一批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总体规模靠前的青岛、烟台和省会济南,人均GDP规模均低于东营和威海,50%左右的地级市人均GDP规模超过全国人均6.5万元的水平,表明山东省总体的经济增速和人均GDP规模处于全国中等水平。
从财政收入来看,济南和青岛的综合财力明显领先于其他地级市,两者均超过2,000亿元,属于第一档;潍坊财力接近1,200亿元,烟台财力接近900亿元,属于第二档;济宁、菏泽、淄博、临沂、威海和德州财力均在500亿元以上,属于第三档,其他地级市均低于500亿元,属于第四档。
第一,青岛和济南的综合实力明显高于其他地级市。青岛在山东GDP排在首位,济南是山东省会,经济实力和综合财力排在省内第一第二,远远领先于其他地级市。
第二,烟台、淄博、东营、威海的整体实力处于第二档。四个地级市人均GDP处于省内前列,尤其是东营和威海人均GDP位列全省第一第二,超过青岛,经济发展水平居省内前列,其中烟台是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环渤海的重要港口城市;淄博以医药工业作为支柱产业;东营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胜利油田所在地,并形成石油化工、石油装备、盐化工、有色金属等支柱产业;威海作为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定位为激光打印机和高端船舶制造基地。
第三,潍坊、济宁、泰安、临沂属于第三档。潍坊和泰安人均GDP稍微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济宁和临沂人均GDP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四个地级市的经济体量和财政实力居全省中上游水平。潍坊和济宁GDP规模分别位列省内第四和第六。
第四,德州、聊城、菏泽、日照、滨州、枣庄属于第四档。此六个地级市人均GDP水平排在全省靠后且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域内缺乏支柱产业。
2018年山东各城市支柱产业
2018年山东各城市工业用电量
2018年山东各城市财政情况
3.1青岛市
青岛市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形成了以智能家电、轨道交通为主导,以纺织服装、石油化工、食品饮料为基础,以海洋制造为特色,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为新引擎的产业体系。
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南部,东部和南部濒临黄海,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龙头城市,同时也是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港口吞吐量位于全球前十名,与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2018年港口吞吐量达5.4亿吨,较上年增长6.1%。
全市总面积11,282平方公里,常住总人口929.05万人。青岛市下辖7个区(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黄岛区、城阳区、即墨区),代管3个县级市(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2018年全市实现GDP为12,002亿元,位居山东省内第一位,同比增长8.9%,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31.9亿元,同比增长6.5%。
产业结构方面,2018年青岛市三次产业结构为3.2:40.4:56.4,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87亿、4,851亿、6,764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3.5%、7.3%、7.7%。在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方面,青岛市全年实现海洋生产总值3,327亿元,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27.7%,在青岛市的经济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设备制造业、涉海产品及材料制造业作为四大支柱产业共实现增加值2,025亿元,占海洋经济比重61%。
新旧动能转换方面,全市新经济、新产业动能强劲,2018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占GDP比重达4.6%,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8.1%,全市”新经济”总体规模占GDP比重高达25.5%。全市工业机器人、城市轨道车辆、新能源企业等”新产品”产量增长显著,装备制造业投资、战略新兴产业投资、高新技术制造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等”新动能投资”快速增长,为经济注入显著活力。其中杰华生物成为山东省内首家独角兽企业。
青岛2018年GDP为12,001.52亿元,在一二线城市中排第12名,低于上海32,679.87 亿、北京30,320.00 亿、深圳24,221.98 亿、广州22,859.35 亿、重庆20,363.19 亿、天津18,809.64 亿、苏州18,597.47 亿、成都15,342.77 亿、武汉14,847.29 亿、杭州13,509.15 亿、南京12,820.40 亿。
青岛2018年人均GDP为12.85万元,在一二线城市中排第12名。低于深圳18.96 万、苏州17.38 万、珠海15.94 万、广州15.55 万、南京15.29 万、北京14.02 万、杭州14.02 万、长沙13.69 万、武汉13.51 万、上海13.50 万、宁波13.26 万。
青岛2018年人口为939.48万,在一二线城市中排第15名,低于重庆3,101.79 万、上海2,423.78 万、北京2,154.20 万、成都1,633.00 万、天津1,559.60 万、广州1,490.44 万、深圳1,302.66 万、武汉1,108.10 万、石家庄1,095.16 万、哈尔滨1,085.80 万、苏州1,072.17 万、郑州1,013.60 万、西安1,000.37 万、杭州980.60 万。
青岛2018年财政收入为1,231.91万元,在一二线城市中排第13名,低于上海7,108.10 亿、北京5,785.92 亿、深圳3,538.44 亿、重庆2,265.52 亿、苏州2,119.99 亿、天津2,106.24 亿、杭州1,825.06 亿、广州1,634.22 亿、武汉1,528.70 亿、南京1,470.02 亿、成都1,424.15 亿、宁波1,379.69 亿。
一二线城市2018年GDP、人均GDP、人口及财政收入排名
3.2济南市
济南市为山东省会城市,重要交通枢纽,也是中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以汽车、家电、工程机械和纺织化工为4大主导产业,市区面积3,303平方公里,人口732.12万人。全市下辖10区(市中区、历下区、天桥区、槐荫区、历城区、长清区、章丘区、济阳区、莱芜区、钢城区)、2县(平阴县、商河县)。2018年GDP为7,856亿元,同比增长9.1%,一般预算收入753亿,同比增长11.2%。
2018年三次产业比重为3.5:36.0:60.5,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72亿、2829亿、4755亿元,新旧动能转换加速推进,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上年大幅增长17.8%,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1%。机器人产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产业成为济南代表性产业,出现了一批浪潮、众阳等大数据企业,山东奥太电气、翼菲自动化等机器人企业,神思电子等人工智能企业。此外,济南也将在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先进材料等产业形成自身竞争优势。
济南2018年GDP为7,856.56亿元,在省会城市中排第14名,低于上海32,679.87 亿、北京30,320.00 亿、广州22,859.35 亿、重庆20,363.19 亿、天津18,809.64 亿、成都15,342.77 亿、武汉14,847.29 亿、杭州13,509.15 亿、南京12,820.40 亿、长沙11,003.41 亿、郑州10,143.32 亿、西安8,349.86 亿、福州7,856.81 亿。
济南2018年人均GDP为10.63万元,在省会线城市中排第9名,低于广州15.55 万、南京15.29 万、北京14.02 万、杭州14.02 万、长沙13.69 万、武汉13.51 万、上海13.50 万、天津12.07 万。
济南2018年人口为746.04万,在省会线城市中排第19名,低于重庆3,101.79 万、上海2,423.78 万、北京2,154.20 万、成都1,633.00 万、天津1,559.60 万、广州1,490.44 万、武汉1,108.10 万、石家庄1,095.16 万、哈尔滨1,085.80 万、郑州1,013.60 万、西安1,000.37 万、杭州980.60 万、南京843.62 万、沈阳831.60 万、长沙815.47 万、合肥808.70 万、福州774.00 万、长春750.10 万
济南2018年财政收入为752.82亿元,在省会线城市中排第12名,低于上海7,108.10 亿、北京5,785.92 亿、重庆2,265.52 亿、天津2,106.24 亿、杭州1,825.06 亿、广州1,634.22 亿、武汉1,528.70 亿、南京1,470.02 亿、成都1,424.15 亿、郑州1,152.06 亿、长沙879.71 亿。
各省会城市2018年GDP、人均GDP、人口及财政收入排名
3.3 烟台市
烟台,山东省地级市,是山东半岛的中心城市之一、环渤海地区重要的港口城市 [1] 。地处山东半岛东北部,东连威海,西接潍坊、青岛,南邻黄海,北濒渤海,与辽东半岛对峙,与大连隔海相望。烟台全市土地面积13,745.95平方千米,海岸线长909千米,濒临渤海、黄海,有岛屿63个。烟台市辖4区、1县、7个县级市;截至2018年底常住人口712.18万人。
2018年,烟台市地区生产总值(GDP)7,832.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0.04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3844.00亿元,增长6.2%;第三产业增加值3,478.54亿元,增长7.0%。
烟台2018年GDP为7,832.58亿元,在64个GDP超过3,000亿的城市中排第24名,低于上海32,679.87 亿、北京30,320.00 亿、深圳24,221.98 亿、广州22,859.35 亿、重庆20,363.19 亿、天津18,809.64 亿、苏州18,597.47 亿、成都15,342.77 亿、武汉14,847.29 亿、杭州13,509.15 亿、南京12,820.40 亿、青岛12,001.52 亿、无锡11,438.62 亿、长沙11,003.41 亿、宁波10,745.46 亿、郑州10,143.32 亿、佛山9,935.88 亿、泉州8,467.98 亿、南通8,427.00 亿、西安8,349.86 亿、东莞8,278.59 亿、福州7,856.81 亿、济南7,856.56 亿、烟台7,832.58 亿。
烟台2018年人均GDP为10.38万元,在64个GDP超过3,000亿的城市中排第26名,低于深圳18.96 万、无锡17.43 万、苏州17.38 万、广州15.55 万、南京15.29 万、常州14.93 万、北京14.02 万、杭州14.02 万、长沙13.69 万、武汉13.51 万、上海13.50 万、宁波13.26 万、青岛12.85 万、佛山12.77 万、镇江12.69 万、扬州12.09 万、天津12.07 万、厦门11.80 万、南通11.53 万、中山11.06 万、泰州11.00 万、大连10.96 万、绍兴10.79 万、济南10.63 万、嘉兴10.39 万。
烟台2018年人口为712.18万,在64个GDP超过3,000亿的城市中排第37名,低于重庆3,101.79 万、上海2,423.78 万、北京2,154.20 万、成都1,633.00 万、天津1,559.60 万、广州1,490.44 万、深圳1,302.66 万、武汉1,108.10 万、石家庄1,095.16 万、哈尔滨1,085.80 万、苏州1,072.17 万、郑州1,013.60 万、西安1,000.37 万、杭州980.60 万、青岛939.48 万、潍坊937.30 万、保定935.96 万、温州925.00 万、徐州880.20 万、泉州870.00 万、南京843.62 万、东莞839.22 万、济宁834.59 万、沈阳831.60 万、宁波820.20 万、长沙815.47 万、合肥808.70 万、唐山793.58 万、佛山790.57 万、福州774.00 万、长春750.10 万、济南746.04 万、湛江733.20 万、南通731.00 万、南宁725.41 万、盐城720.00 万。
烟台2018年财政收入为636.62亿元,在64个GDP超过3,000亿的城市中第26名,低于财政收入上海7,108.10 亿、北京5,785.92 亿、深圳3,538.44 亿、重庆2,265.52 亿、苏州2,119.99 亿、天津2,106.24 亿、杭州1,825.06 亿、广州1,634.22 亿、武汉1,528.70 亿、南京1,470.02 亿、成都1,424.15 亿、宁波1,379.69 亿、青岛1,231.91 亿、郑州1,152.06 亿、无锡1,012.28 亿、长沙879.71 亿、厦门754.54 亿、济南752.82 亿、沈阳720.64 亿、合肥712.49 亿、大连703.99 亿、佛山703.14 亿、西安684.70 亿、福州680.38 亿、东莞649.91 亿。
3.4 潍坊市
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铁路船舶交通便捷,拥有潍柴动力等知名公司。潍坊市北部濒临渤海,地理位置优越,2018年底被列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潍坊港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山东省地区性重要港口、对台海运直航港口,2018年潍坊港完成货物吞吐量4657万吨。潍坊下辖4个区(潍城区、寒亭区、坊子区、奎文区),2个县(临朐县、昌乐县),代管6个县级市(青州市、诸城市、寿光市、安丘市、高密市、昌邑市)。全市土地总面积1.6万平方公里,2018年底常住人口908万人。
潍坊主要经济指标在山东17个地市中位居前列,工业体系以海洋化工、动力机械、高端食品、电子通讯及信息处理为支柱。2018年GDP为6,156亿元,同比6.5%,一般预算收入569.8亿,增长6.5%。财政自给率77.7%;政府性基金收入607.6亿,增长41.4%。2018年末政府债务余额1,147.5亿,债务率81.8%。
产业结构方面,2018年潍坊市三次产业结构分别为8.3:44.5:47.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46.1%、51.9%。工业方面,全市规模以上行业中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实现增长20%,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8.6%。
新旧动能转换方面,在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化工、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等领域培养了一系列有竞争力的企业,推进全市产业结构新旧动能转换。固定资产投资方面,2018 增速放缓,其中房地产投资增长29%,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下降11.2%。
潍坊2018年GDP为6,156.78亿元,在64个GDP超过3,000亿的城市中排第33名。
潍坊2018年人均GDP为6.26万元,在64个GDP超过3,000亿的城市中排第32名。
潍坊2018年人口为937.30万,在64个GDP超过3,000亿的城市中排第16名。
潍坊2018年财政收入为569.80亿元,在64个GDP超过3,000亿的城市中第30名。
3.5 淄博市
淄博市地处山东省中部,是山东半岛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与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交汇处。下辖5个区(张店区、淄川区、博山区、周村区、临淄区)、3个县(桓台县、高青县、沂源县)。面积5,96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70.84万人。是重要的石化、医药和建材产区,主导产业以石化、精细化工、机电、医药等为主。全市下辖5区3县,并设有淄博国家高新区、齐鲁化学工业区、淄博经开区等。
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达到GDP为5,068亿元,同比增长6.0%,一般预算收入385.23亿,同比增长6.54%,一般预算支出474.63亿,同比增长6.41%。
产业结构方面,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46亿、2,640亿、2,283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3.6%、6.5%、5.8%,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2.9:52.1:45.0,第三产业占比小幅提升。互联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长12.8%,并于2018年启动大学城、科学城、创新谷”两城一谷”规划建设。
新旧动能转换方面,全市新旧动能转换与创新成果显著,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10.9%,对工业增长具有充分的带动作用。全市着力打造”四强”产业,即新材料、智能装备、新医药和电子信息,培育了瑞阳FDA、合力泰摄像头、新华医疗生物制药装备等项目。
淄博2018年GDP为5,068.35亿元,在64个GDP超过3,000亿的城市中排第42名。
淄博2018年人均GDP为10.16万元,在64个GDP超过3,000亿的城市中排第28名。
淄博2018年人口为470.20万,在64个GDP超过3,000亿的城市中排第56名。
淄博2018年财政收入为385.23亿元,在64个GDP超过3,000亿的城市中第47名。
3.6济宁市
济宁市位于山东西南部,著名孔孟之乡、运河之都。下辖2个市辖区(任城区、兖州区)、7个县(微山县、鱼台县、金乡县、嘉祥县、汶上县、泗水县、梁山县)、2个县级市(曲阜市、邹城市)以及济宁国家高新区、太白湖新区和济宁经开区,面积1.1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37.59万人。济宁市自然资源尤其煤炭资源丰富,是全国重点开发的8大煤炭基地之一,稀土矿储量全国第2,也是重要粮棉油和农产品基地。
2018年济宁市实现GDP为4,930亿元,同比增长6.0%,人均GDP为58,972元,与全国人均GDP比例为91.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00.02亿元,同比增长3.7%,一般预算支出619.7亿,财政自给率为65%,对转移性收入存在一定依赖。
产业结构方面,2018年全市三次产业比重为10.0:45.3:44.7,第三产业占比较上年提升0.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贡献率分别为4.2%、41.3%、54.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3.5%、6.0%、8.3%,其中高新技术投资增长6.7%。
新旧动能转换方面,济宁市积极实行新旧动能转换,园区对经济发展的带动和支撑能力不断提升,大力发展集成电路、大数据、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业等产业,推进永生重工、永华数控、海富电子、晶导整流器芯片等重点项目建设。
3.7临沂市
临沂市位于山东东南部,面积1.719万平方公里,人口1,124万人,是山东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下辖3区9县以及临沂高新区、临沂经开区、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3个开发区,2018年GDP为4,717.8亿,全省第7位,同比7.3%;投资增长7.8%,其中房地产投资猛增31.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11.8亿,增长9.3%,财政自给率为49%,对上级转移支付依赖较高。
产业结构方面,全市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70亿、2029亿、2319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7.8:43.0:49.2。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三次产业投资较上年分别增长6.2%、8.9%、6.8%,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7.8%,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1.6%。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拥有省级重点龙头企业82家,数量位居全省前列。临沂市在汽车及装备制造、健康食品、绿色化工等方面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云计算、先进制造业等产业将成为新的发展方向,华大基因等重点企业在临沂实现布局,带动临沂新兴产业的发展。
3.8东营
东营位于山东北部黄河三角洲地区,东北边濒临渤海,是黄河入海口的中心城市,面积8,053平方公里,总人口215.46万。东营市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是中国第二大石油工业基地胜利油田的崛起地,是全国地炼企业最集中、规模最大的市,以石油化工、橡胶轮胎、石油机械装备、有色金属4大行业为主导产业。
东营下辖3个区(东营区、河口区、垦利区)、2个县(广饶县、利津县),土地总面积0.8万平方公里,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7万人。
2018年GDP为4,152.47亿,同比4.5%,人均GDP为177,962.00元,全省排第1名,地方财政收入为244.6亿,财政自给率为79.8%。
产业结构方面,三次产业比重为3.5:2.2:34.3,第三产业占比持续上升。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三次产业投资全线下降,分别较上年下降25.5%、8.8%、10.3%,存在较大的下行压力。
3.9泰安
泰安市位于山东省中部的泰山南麓,因泰山而得名,被列为国家第一批对外开放旅游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市总面积0.8万平方公里,2018年末常住人口564万人。
以旅游、能源、机电等为支柱行业。2018年GDP为3,651.5亿,增长5.7%,人均GDP为64,683.2元,全省排第9名,地方财政收入为219.5亿,财政自给率为57.6%。
产业结构方面,2018年全市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85亿、1615亿、1751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7.8:44.2:48.0。农业方面,现代高效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发展迅速,并创建有国家级、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项目和中国美丽田园等。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第一产业投资增长迅速,较上年大幅增长126.5%,第二产业投资下降7.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4.5%。
3.10威海市
威海市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1984年威海成为第一批中国沿海开放城市,依托海洋资源经济持续增长,被评为大陆最佳地级市30强,全市共计12个城投平台,其中2个地级市级别、7个区级、3个县级市级别。威海市2018年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为5569.6万吨,较上年下降28.7%。行政区划方面,威海市下辖2个区(环翠区、文登区),代管2个县级市(荣成市、乳山市)。全市总面积5,798平方公里,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83万人。
2018年GDP为3,641亿元,同比增长4.6%,一般预算收入284.44亿,同比增长4.2%,一般预算支出363.82亿,同比增长1.2%。
产业结构方面,2018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81亿、1,601亿、1,759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2.6%、5.6%、8.3%,三次产业比重为7.7:44.0:48.3。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第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增加0.3%、17.5%,第一产业投资较上年下降14.4%。工业方面,威海大力发展新信息、新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运输设备、纺织服装四大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柱,对经济的带动效果显著。
3.11德州
德州位于山东省西北部,黄河下游,多以农业为主。德州下辖2个区(德城区、陵城区)、7个县(临邑县、平原县,夏津县、武城县、庆云县、宁津县、齐河县),代管2个县级市(禹城市、乐陵市),总面积1万平方公里,2018年末常住人口581万人。
2018年GDP为3,380.3亿,人均GDP为59,332.4元,全省排第14名,地方财政收入为202.5亿,财政自给率为48.9%。
产业结构方面,三次产业比重为9.5:47.7:42.8,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生物技术、医养健康、现代农业4个产业纳入全省首批现代优势产业集群,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制造、现代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六大新兴产业利润较上年增长40%,对经济的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3.12聊城市
聊城位于山东西部,有着东阿阿胶和金 织业等知名品牌企业。聊城因古有聊河得名,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威尼斯”,下辖1个区(东昌府区)、6个县(茌平县、东阿县、冠县、高唐县、阳谷县、莘县),代管1个县级市(临清市)。全市总面积0.9万平方公里,2018年末常住人口594万人。产业结构方面,2018年三次产业结构为9.9:49.1:41.0,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下降4.3%。东阿阿胶入选2018年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金 织业入选2018年最具价值中国品牌500强。
聊城2018年GDP为3,152亿,同比6.5%左右,人均GDP为51,892元,为全省平均值的68%。地方财政收入为194.27亿,财政自给率为47.5%。
新旧动能转换方面,聊城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机场不断取得进展,电器机械和器材、仪器仪表等先进制造业产值持续提升,分别较上年增加9.2%、10.8%。招商引资成果显著,阿里云创中心、智创未来轴承科技园等落地聊城。
3.13菏泽
菏泽位于山东省西南部,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带,以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大健康产业、机电设备等产业为主。下辖2个区(牡丹区、定陶区)、7个县(曹县、成武县、单县、巨野县、郓城县、鄄城县、东明县),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77万人。
2018年GDP为3,079亿,人均GDP为35,126元,仅为山东省平均水平的46%,地方财政收入为206.03亿,财政自给率为40.4%。
产业结构方面,三次产业比重为9.8:51.0:39.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2.6%。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基础设施投资较上年增长44.6%,重点领域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8.3%。菏泽以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大健康产业、机电设备制造产业为全市三大主导产业,重点培育了清洁能源、石墨烯、新能源汽车、生物制药、医疗器械、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等具体板块。
3.14滨州市
滨州市位于山东省北部,位于黄河三角洲腹地,是山东省的北大门,电解铝、机械装备制造是滨州支柱产业,有着魏桥宏桥等知名上市公司。滨州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优势显著,具有依河傍海的优势,是国家级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全市下辖2个区(滨城区、沾化区)、4个县(惠民县、阳信县、无棣县、博兴县),代管1个县级市(邹平市)。总面积0.9万平方公里,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92万人。滨州是山东重要的海盐生产基地,石油、天然气储量大,是胜利油田主采区,规模以上企业1,122家,营收过百亿企业13家,魏桥集团跻身世界500强。
2018年滨州市实现GDP为2,640亿元,同比1.0%,大幅低于全国和山东省水平,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40.54亿,同比增长6.3%,财政自给率60%,地方债务余额472.87亿,债务率82%。
产业结构方面,2018年三次产业比重为8.8:44.9:46.3。固定资产投资方面,2018年滨州市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下降16.8%,其中第二、三产业完成投资均大幅下降22.5%、10.7%。工业技改投资同比下降34.2%,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下降29.4%,全市的固定资产投资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工业方面,全市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持续下滑,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利润下降36%,工业企业亏损面达29%。建筑业下行压力同样加大,建筑业总产值下降4%。
新旧动能转换方面,滨州市生态纺织、高端铝材被列入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华纺股份、渤海活塞入选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并率先打造全省首家工业大数据服务中心。石化产业优势显著,临港高端石化产业园、鲁北高端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列入全省高端石化产业”一基地四区十园”总体布局。园区建设进程加快,阳信电子信息产业园获批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园,另有京东云计算大数据产业基地、华为滨州大数据产业园持续推进。
3.15枣庄市
枣庄位于山东南部,以新材料、水处理、能源等产业为主。枣庄下辖5个区(市中区、薛城区、峄城区、台儿庄区、山亭区),代管1个县级市(滕州市)。全市总面积0.46万平方公里,2018年末常住人口393万人。产业结构方面,三次产业比重为6.5:50.8:42.7,第三产业占比较上年提升1.1个百分点,高端装备、高端化工等产业发展迅速。此外,医疗器械、生物技术、环保科技与水处理等产业也有企业成为枣庄龙头企业。
3.16日照市
日照位于山东半岛东南侧,濒临黄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日照港是山东省第二大港口,全国第七大沿海港口,2018年全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4.38亿吨,较上年增长8.9%。下辖2个区(东港区、岚山区)、2个县(莒县、五莲县),全市总面积0.5万平方公里,2018年末户籍总人口307万人。
2018年GDP为2,202亿,增长7.2%,人均GDP达75,152元,山东省排名第7位。地方财政收入为159.77亿,财政自给率为61.6%。
产业结构方面,三次产业比重为7.6:48.3:44.1,蓝色经济占全市GDP的55%,第三产业投资较上年增长12.7%,第一、二产业投资下降25%、3.7%。日照钢铁产业发达,先进钢铁制造、医药制造业、环保专用设备制造业等产业迅速发展,同时着力推动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
3.17莱芜
莱芜市地处山东省中部,北临济南章丘区,总面积2,246.2平方公里,下辖莱城区、钢城区2区,人口137.6万。2019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莱芜市,将其下下区域划归济南管辖,设立济南市莱芜区。2018年莱芜区GDP为392.8亿,增长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6亿,同比8%,实现地方财政收入为21.1亿,增长13.4%。
4、山东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
祝愿齐鲁大地成为较强核心竞争力、文化软实力和生态承载力的省份,开启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二、山东区域上市公司概览
截至2019年11月30日,山东的上市公司209家,上市公司数量在全国排6位,广东的611家、浙江的454家、江苏的421家、北京的342家、上海的302家。
区域市值总和21,077.20亿,山东区域上市公司市值全国排6位,仅低于北京的156,255.03亿、广东的115,121.22亿、上海的52,708.17亿、浙江的42,873.53亿、江苏的38,983.03亿。
区域市值中位数44.66亿,前25%分位93.39亿,后25%分位26.80亿。区域估值的市盈率中位数21.58,市净率中位数1.86。
1、所有制角度
山东上市公司数量209家,上市公司市值21,077.20亿。其中,非国有上市公司数量147家,非国有上市公司市值10,843.88 亿;非国有上市公司数量占比70.33%,非国有上市公司市值占比51.45%。
2、区域角度
从区域角度而言, 青烟台39家、青岛38家、济南27家、潍坊23家、淄博22家、威海11家、德州11家、济宁9家、滨州7家、东营5家、聊城4家、泰安4家、临沂4家、枣庄2家、菏泽2家、日照1家。
3、行业角度
从行业角度而言,化工39家、机械设备24家、医药生物20家、电气设备13家、农林牧渔11家、轻工制造10家、汽车9家、食品饮料9家、有色金属8家、计算机7家、交通运输7家、纺织服装5家、传媒5家、公用事业4家、建筑装饰4家、采掘4家、建筑材料4家、家用电器4家、商业贸易4家、综合3家、房地产3家、电子3家、通信3家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