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包风靡中国 交 络

“小肥柴”与知名品牌化妆品合作的联名款散粉。受访者供图

马瑞是宁夏银川市一家学生托管中心的负责人。她可以“聊天不用一个字,全用表情包代替”,已经“完全无法想象没有表情包的世界”。

当前,中国人在 交媒体上的交流方式早已不再局限于文字沟通。打开微信、QQ等 交软件界面,几乎人人都收藏着心仪的表情包。2020年11月,微信更新了“裂开”“让我看看”“666”等6个新表情包,引发用户狂热追捧,并登上新浪微博热搜榜。

马瑞就经常抓拍自家猫、狗有趣的表情,制作成表情包。她还喜欢和闺蜜们在微信聊天时“斗图”,看谁的表情包满足的应用场景丰富。

马瑞用朋友家养的宠物狗照片自制的表情包。受访者供图

30岁的罗雅龙是一位在广州工作的表情包设计师。他认为,汉字本身就是一种博大精深的语言,但是如果要用汉字将很细腻的情绪表达到位,需要一定的文字修养,这对于普通聊天场景来说不太友好。“一个合适的表情包可以准确传递出使用者的情绪,避免误解和尴尬。”他说。

遇到聊天对方不及时回复自己时,马瑞会发一个小丸子噘嘴的表情。“如果直接说‘我生气了’,对方可能会尴尬,而且我也不是真的那么生气,表情包恰恰可以传递这种微妙的情绪。”她说。

罗雅龙微博上有近2.7万粉丝。这些粉丝迷恋的是他创作的“小肥柴”系列表情包。“小肥柴”是一只虚胖的卡通柴犬,而且是以站立姿态存在的“人形犬”。“小肥柴”诞生至今4年多,使用量已达到几十亿次。

罗雅龙最早注意到微信表情包是在2015年左右,“那时微信表情包数量很少,不能满足使用需求。”他希望创造出一套“好用且形象亲民”的表情包,让使用者产生“这不就是我吗”的亲切感,同时满足更多聊天场景。

罗雅龙在家中创作小肥柴表情包。受访者供图

“表情包设计门槛很低,难点在于做出爆款。”罗雅龙说。虽不是设计专业出身,基于对表情包行业的认真研究,罗雅龙发现中国 友对柴犬这一形象喜爱程度很高,于是开始创作“小肥柴”系列表情包。

经过朋友、粉丝的建议和使用数据的反馈,“小肥柴”形象不断变化,到如今已有二三十个系列数百个表情包,基本保持两三个月出一套表情包的频率。

在 上热销的“小肥柴”系列公仔和抱枕。 受访者供图

为了创作更贴合 络用户喜好的表情包,罗雅龙会常去逛逛年轻人喜欢的 站、了解他们的关注点,寻找创作灵感。“我现在更注重细节、微表情等,因为相比于文字,精准表达情绪正是表情包所拥有的独特优势。”他说。

“能发图就绝不打字”,作为 络交流“必备品”的表情包还衍生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形成了独特的表情包经济。

李剑是银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者。为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宁夏自远古时期便存在的贺兰山岩画,她与设计团队以贺兰山岩画为基础创作了一系列表情包,推广到微信应用平台。

一些 红表情包还出了大量周边产品。比如“小肥柴”就以商业合作的形式被印在一些知名化妆品、饮料的包装上,并制成T恤、抱枕。

“虽然表情包制作是个小众领域,但也是红海市场,因为每天都有好多新表情包诞生。”罗雅龙说, 友的关注点和喜好一直在变,这既给了表情包设计师压力,也给了他们成长的机会。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1月18日
下一篇 2021年1月1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