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费不“豪” 打车好难

滴滴、快的打的软件增新功能“给小费”变相哄抬打的价格

令人既爱又恨的打车软件,最近又被街坊吐槽了:

槽点1

滴滴、快的双双停止对司机端的现金补贴之后,不少司机抢单热情下降,有乘客称用软件会难召到车,业内坦言司机的用户黏度有所下降。

槽点2

近日,滴滴、快的“默契”地同时在打车软件上增加了“给小费”功能,小费额度从5元到30元不等。它虽然保留甚至增加了司机的额外收入,却将“债”转嫁到了乘客身上,乘客吐槽被变相加价。

槽点3

近日,滴滴、快的两大软件全面取消了司机端的现金补贴。不过,有市民发现,虽然直接由软件公司给司机的补贴没有了,但软件在乘客的使用界面增加了一个“给小费”的新功能:滴滴的额度有“5元、10元、20元”、快的的额度有“5元、10元、15元、20元、25元、30元”。

这一“新功能”却给依赖打车软件的乘客出了一道两难题:“给小费吧,不甘;不给吧,不敢。”市民孔小姐称,若自己不给小费,就很可能被司机“筛掉”。

的哥:卸载后又重装看“小费”接单

一位去年就开始同时装了两个打车软件的老司机用户付师傅透露:“看小费接单,其实给了的哥选择权。”

付师傅解释称:“打车软件停补以后,上白天班的的哥用软件接单就不划算了,因为白天不需要软件也能载客满满;而晚班的士又不愿意去偏远地点接单,所以很多的哥不愿再用软件。”

据透露,给小费功能推出后,原本打算退出甚至卸载软件的的哥,也回来了,“给小费比现金补贴实惠,现金补贴有很多限制,但小费更灵活,越是高峰期小费就越高,且每天没有最高限额,”一位常在沿江中路附近等待“高峰”单的的哥王师傅透露,“中秋节前那天,上午就用软件接了十来单,每一单小费都不低于15元,真是拿小费拿到手软。”

“小费给5元我根本就不会去,难道让我为了赚这5元,将空车开过去?”走访中的确有不少的哥坦言,新功能令他们更有了“待价而沽”的心态。

软件打车成习惯

乘客大呼被捆绑

从“现金补贴”给了又停,到“小费”功能扰乱正常的的士服务,不少的哥和乘客都有“被坑了”的感觉。

有乘客表示,打车软件绑架了的士司机,并把公共资源放在砧板上论价高者得。不少乘客留意到,不知从何时起,手机中的打车软件从购物休闲、旅游度假,到美食游戏甚至买彩票等消费项目应有尽有,不少乘客从习惯于用软件打车,到依赖软件中的消费娱乐项目,荷包一步步被“掏空”。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打车软件公司不断培养乘客和司机“软件打车”的消费习惯,其实背后有一盘“更大的棋”:“市民已经培养起了电子金融支付的习惯,不仅可以打车,还能轻松地购买商品、旅游租车、预定行程甚至存款投资,这是一个很长远的金融链条。”该人士预测,未来打车软件行业或将继续以在“跷跷板”两边分别加减“福利”的方式将乘客和司机牢牢地绑在软件上。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4年8月5日
下一篇 2014年8月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