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自己近三年的工作生涯,基本都是在围绕着CRM展开,随着在新工作岗位上的学习,让自己对于CRM也有了更丰富的思考。因此想利用一篇文章来总结下CRM的演变史以及产品价值的差异点,并且想简单猜测下CRM的发展方向,enjoying~
一、CRM的发展历史
讨论一件产品,并且预测它的发展趋势,那么了解它的历史是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从大的时间周期上来看,CRM的发展一共包括三个阶段:
1. 1.0时代:以单击安装产品的售卖方式为主的CRM形式
20世纪70年代-20世纪90年代,CRM的孕育期,在此期间诞生了客户关系管理的概念,客户信息数据化、数据库营销一些底层功能开始在企业中落地;
20世纪90年代,CRM框架开始整合联系人、机会管理、跟进关系管理等围绕客户展开的核心功能项;
到了1993年,Tom Siebel离开了Oracle创建第一个CRM产品Siebel Systems,后快速成长为可用于业务的最重要的SFA提供商。这时的CRM主要的重心更多是在于企业销售自动化(SFA);
1999年,Siebel推出了第一款移动化CRM,即Siebel Sales Handheld。同时期,PeopleSoft,SAP和Oracle也推出了自己的移动CRM版本;
2000年,头部厂商Siebel正在举办用户大会,但一群人打破了平静,他们高举着“No Software”的标语在门外聚集抗议。这个高调的挑战者正是在1999年创立的Salesforce;也是它,开启了CRM的2.0时代。
2. 2.0时代:以云部署,云计算为主的云服务平台
以单击安装产品的售卖方式为主的CRM形式有着非常严重的缺点:
Salesforce创造了一种SaaS模式(软件即服务),将CRM搬上互联 。
云端交付,无需复杂的本地安装流程,在支付模式上像交水电费一样按年支付。凭借着这种SaaS模式,Salesforce在2001-2004年间的复合增长率超过100%,营收从590万美元增长到9600万美元。
2004年Salesforce成功上市,市值达到11亿美元。从CRM出发,Salesforce不断完善公司的商业模式,从垂直的CRM厂商突破到了一家大型的生态公司(最新市值2211亿)。
SaaS模式使Salesforce突破巨头的围剿,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完成弯道超车;而PaaS平台使Salesforce成功扩展到了CRM之外的领域,鲤鱼跃龙门一举突破至星辰大海——万亿规模的企业服务云平台。
3. 3.0时代:以云-大数据- 交 为核心的 交型CRM(SCRM)
2010年开始,随着4G 络开始普及,移动互联 的发展,企业与消费者的连接场景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连接场景的变化导致传统营销的方式渐渐向 交媒体营销的方式进行转变,而2020年由于疫情的原因,线下门店遭遇黑天鹅,线上获客与转化成为实体店的救命稻草,私域概念被吹在了风口,受到了企业的追捧。
可以较明显的看到,这波疫情更快的催化了线下企业商业模式的变化,从旧经济时代的品牌、生产规模、渠道分销、成本管控向流量转化、用户裂变、自有流量池、口碑/内容营销进行转变。
结合大数据、云、且以 交 为核心的SCRM成为了当前时代的CRM发展新趋势;照比传统CRM来看,SCRM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由此,可以说SCRM可以更好的帮助企业落实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业态,实现客户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二、CRM的功能分类与价值呈现
了解完CRM的发展史,我们回过头再来对CRM进行功能拆解;CRM往往是以销售流程、客户服务、智能管理三块内容流进行核心模块的搭建。在不同的业务发展阶段,企业的侧重点往往是不同的:
因此,在进行CRM的规划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公司的发展阶段,只有这样,才能让CRM体现最大的价值。
但万变不离其宗,虽然阶段性的建设不同,但是发展过程中,我们也还是要围绕一条主线的,这条主线的核心也就是客户的生命周期,接下来我会逐一简单介绍下主线的功能模块(其实每一个功能模块都值得单独写一篇文章,但限于篇幅,我也就简单描述下)。
1. 线索模块
线索作为CRM中客户管理的第一步,企业通过对线索渠道的管理,贴合业务规则的分配方式与跟进过程的监控与分析可以有效的提升线索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帮助企业取得更好的业绩。
在线索模块我们往往有四个部分需要进行产品的设计与规划:
1)线索的渠道
2)线索的清洗
3)线索的分配
4)线索的转化(重点是统计维度)
2. 客户模块
客户模块作为CRM中的最核心的模块,可以说是所有功能的中心枢纽也不为过;但从本质上来看,客户模块的核心建设也非常的简单,无非就是围绕用户实际使用场景做好三大块的功能建设:
1)搜索客户
在这一块内容里面,我们往往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将手动、复杂的客户搜索场景进行简化,甚至是自动化、智能化:
2)分析客户
这一块内容,我们需要考虑到两个点:全、精,全指的是用户的信息要收集的尽可能的全,精指的是找出对当前业务阶段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并且根据业务策略快速的迭代,具体在应用层面最好以场景化进行用户辅助分析:
3)触达客户
这一块内容,我们需要考虑到两块内容:有效性、反馈信息;有效性往往是指各个触达通道的转化情况;反馈信息是指如何记录客户反馈内容,并对下次沟通起到回溯的作用。
触达方式:一般情况下传统CRM的触达方式包括:电话、短信、邮件、面谈(当然还有微信,这个会在SCRM里面进行说明)
反馈信息:根据不同的触达方式,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帮助用户更高效率的留存信息,而不是成为用户的负担:
3. 商机模块
严格意义上来说,商机也属于客户状态的一种,可以将其划分到交易状态中,用来表示意向程度很高的客户,当然意向程度的高低对于不同的业务会有不同的标准,一般可以参考以下几个维度:
将商机单独作为一个功能模块,有以下几个好处:
在商机模块我们往往有四个部分需要进行产品的设计与规划:
1)商机标的
需要结合实际业务情况进行商机标的的确定;在商机标的中重点需要考虑三方面:
2)商机阶段
商机阶段需要结合实际业务来制定,每一个商机阶段通常都代表着一个重点销售动作的完结,在这里重点有以下两点需要产品思考清楚:
3)成交概率
成交概率作为商机模块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往往在业绩预测时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商机刚搭建阶段,成交概率伴随着商机阶段完全可以由业务管理者拍脑袋进行制定(业务管理者的嗅觉往往非常的灵敏),后续可以根据实际的转化情况进行成交概率的修正(具体的制定策略可以后面专门写一篇商机的文章)。
4. 合同模块
合同模块是一个非常比较特殊的模块;往往在企业的不同阶段对于合同的重视程度是不一样的:
从业务上来看,合同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价值:
- 法律作用:合同是客户与企业之间的法律媒介,如果合同中的服务内容不清晰,就很容易使合同签订与合同执行脱节,造成合同执行不彻底或者不及时,引起不必要的合同纠纷;因此合同中明确的产品标的、服务任务可以减少此类纠纷的出现;
- 财务作用:合同是一个公司收益的重要凭证,公司越大,对于财务的精准度也就越高。而财务金额往往表现在合同的金额、折扣、赠品等内容上面,因此明确的计算逻辑,对于财务进行业绩核算时,会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
- 分析作用:合同中的产品标的是公司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从合同的产品售卖情况可以明确了解到目前的市场情况,从而指导业务/市场团队根据市场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
基于以上内容,在合同模块中,我觉得产品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项:
1)合同的全流程线上化
一般情况下合同的流程可以抽象为,合同创建→合同审批→客户确认→合同留档→客户缴款→服务执行:
合同创建:可根据业务实际情况区分标准合同和非标合同(总会有要求比较高的客户)
合同审批:根据合同的信息,系统进行审批流程的判断(小组长还是总监/是否需要法务介入),这一块也可以在后台配置标准的审批流程,抽象对应的审批条件即可。
合同留档:从线下合同留档到线上合同留档,极大的增加了合同的检索效率。
客户缴款和服务执行是以下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两点。
2)合同回款可预测
合同的回款周期一直是ToB企业的痛点,不仅影响企业的现金流,也由于与员工业绩挂钩,是员工的重点关注信息。
因此基于横向上的同类客户回款情况,以及纵向上的往期回款情况,我们可以通过算法计算出合同签订后的预期回款时间(因为企业客户往往缴款会有很长的一段流程),这样既可以帮助销售进行跟进节奏的安排,也可以提供管理者更精准的业绩预测信息,帮助其更好进行战略的制定。
3)合同服务执行可视化
往往合同的实际执行和合同的签订不是同一个角色(客服与销售),因此如何针对不同角色的痛点进行产品的设计是很重要的:
合同是一个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在深挖需求的过程中,很多业务场景都值得通过线上重构一遍。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产品沉下心来了解业务的每一个流程,并且深度挖掘各个角色的核心痛点(合同往往会牵涉销售、客服、财务、风控等部门的工作内容),且平衡公司、员工、客户三方的利益进行产品的设计。
以上是我认为在CRM中比较重要的几个模块,当然还有如数据 表、业绩考核、佣金计算等同样重要的模块,但是这些模块往往业务的针对性比较强,这里就不再展开描述。
三、SCRM的功能分类与价值呈现
上面我们提过,CRM往往是以销售流程、客户服务、智能管理三块内容流进行核心模块的搭建;那么SCRM这个分类为什么要与CRM特别分开呢?SCRM的价值呈现到底在什么地方?
1. 连接的价值
要探讨连接的价值,那么我们必须要知道它改变了什么内容,带来了什么变化?
这就需要从CRM的核心用户-销售说起:中国目前处于“以产品为中心”的销售模式转型的过程,在21世纪前后,用户的很多需求都没有被满足,供给远远小于需求,这就导致只要有产品,基本上是不愁卖的。慢慢供求关系开始出现平衡,商家彼此之间开始进行价格厮杀、性价比大战。
但是整个过程中,销售模式还是以产品为中心,强调价格优势是最普通的说辞,但是却忽略了用户的差异化特征(当然用户也是刚从比较贫瘠的过程中转化过来,普遍有着很高的价格敏感度。
随着 会经济发展到了现在,产品结构越来越丰富,用户的基本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商家之间的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用户的决策思维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个时候销售模式就必须进行转型,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而以客户为中心,就不仅靠每周打2次电话,每月进行1次拜访那么简单,需要你切入到客户的 交 络中,了解更多维度的客户信息,做到比用户更加了解用户的需求,从而引导性的提供服务策略,帮助用户实现价值,这个时候用户才会信任你,完成转化甚至口碑传播。
至此,连接的价值体现在:
2. 如何落地
目前结合企业微信的确可以很好的实现这种连接的落地,由于是官方的唯一指定产品,企业微信是一个很好的连接载体,包括其中的会话存档、关键词监测、自动回复、 群运营等功能都可以结合企业的很多场景进行落地,提高客户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但是需要考虑到目前用户不光是在微信,抖音和微博也承载了用户的很多时间,因此更多的将它们看成入口会更好的帮助我们进行SCRM的建设。谨记:客户在哪里,员工就应该在哪里。
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连接,但是我们仍需要记住,不论是CRM还是SCRM,我们最终还是为了更了解客户,从而能向他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让他信任你,主动帮你进行口碑的传播;
四、CRM的发展预测
从CRM概念的诞生到衍变,虽然产品一直根据技术的发展产生新的形态变化,但是其核心本质是一直不变的,就是我们如何更好的挖掘客户需求,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实现产品的销售与传播,帮助企业成长。
那么在未来,CRM在企业中扮演的角色可能会偏向以下方向: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发动机:围绕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往往需要企业建设数智化中台来将不同数据源中获取的数据进行整合并应用到研发、服务、营销等各个环节(包括标签系统、数据中台、用户中心、内容中心、营销中心等),从而依靠数据完成智能决策。
CRM作为企业中最接近客户的环节,既能产生大量的客户数据,同时也需要将分析后的数据应用到客户服务前台。因此在CRM的建设上需要深入思考与各个中台系统的协同与配合,对数据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应用。
这样才会帮助企业的员工面对客户时,员工会比客户更加了解他自己(因为我有客户的全面数据信息,企业的各种机器学习算法帮我进行24小时的分析与预测),这样的数字化服务关系是非常牢固的,因为员工非常的“懂”客户。
实现这些内容往往需要我们进行以下内容的建设: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