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小米年度发布会仅剩一天时间了,传闻届时小米将会带来包括新的小米手机和红米手机,以及MIUI V6系统和旗下首款穿戴设备等新品。和以往不同,今年的小米格外神清气爽,销量大涨、两款产品市占率计入全球前十、成功申请虚拟运营商牌照,甚至成为三星在亚洲最大的敌人等等。这些都喻示着小米已经成为影响力可媲美三星与苹果的国产手机品牌,而在光鲜的数据和成绩背后,却少有人关注小米的转型之路。
小米的转型之路得从今年年初算起,新年伊始,雷军为小米划定了年出货量4000万台的目标,折算起来每天出货量要近11万台。作为参照,小米在2013年全年的总销量仅为1870万台。当时众多媒体认为小米难以达成这一目标,但随后雷军又公开表示4000万只是保守说法,今年出货目标将达到6000万台。
就在本月初,雷军宣布小米上半年销量达到2611万台,同比增长271%,算上下半年的新品发布、开学季以及“双十一”等节点。6000万台的目标似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借助于实打实的销售数据,小米正逐步脱下饥饿营销的帽子,而这也是以往小米品牌最备受争议的地方和其转型最大的亮点之一。而关于小米为何要转型,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1、竞争对手抢占市场
尽管其它互联 手机品牌也都推行的是抢购的方式,但和小米最初所经历的不同的是,在包括荣耀、努比亚、红牛、大神,甚至是“价格屠夫”神舟及与小米模式最为相似的一加手机悉数进入市场并展开竞争之后,整个市场已经趋向于满足。因此聚焦在后几者的舆论压力则要小掉许多;而在总体配置大差不差的情况下,消费者也不必再执着于一款产品。在影响到小米产品的曝光度和竞争力的同时,同时被分散的还有小米作为行业“性价比”先行者的优势。
2、粉丝经济遭遇动摇
小米用性价比的招牌招揽来了为数巨大的用户,但其中真正的品牌拥簇和忠实粉丝却要被大打折扣。对于大部分小米手机的用户来说,低价可能是唯一的吸引力,因此其它厂商尽管未曾掌握小米互联 思维的精髓,但仅凭价格优势就足以与小米分庭抗礼。也就是说,在实打实的价格战面前,指望粉丝经济并不能帮助小米品牌形成壁垒。
3、生态竞争加剧
红米1发布的时候,业界普遍指出其最大竞争力不是售价,而是搭载了MIUI系统,但现在看来这已经不值一提。目前几乎每个手机品牌都有自家的UI或是深度定制的系统,基于此的是各个品牌希望加强生态建设以增加竞争力的目标。这也是针对MIUI强势地位的一种挑战,但MIUI是开放的。小米更是在今年正式推出了不用刷机就可以体验MIUI的小米系统App,这将进一步匀走小米“以软件带动硬件”发展之道的生存土壤。在小米平板身上,我们已经捕捉到了这种焦虑——小米平板发布之初就打着帮助完善平板生态的口 ,这意味着小米平板第一代更多扮演的是刺激开发者的风向标,同时也表示其有意深度拓展生态圈至其它领域。
4、手机成为衔接未来的钥匙
在雷军看来,未来智能手机将成为智能家居的唯一控制中心,围绕着其它业务的整合在智能手机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也就是说,智能手机在未来所扮演的是一种跳板的角色。而据最新消息显示,小米已经联合国内最大的手机ODM厂商龙旗成立了合资公司创米科技,意欲进一步抢占智能家居的市场份额,但小米目前所取得的成绩还不足以支撑其得到智能家居体系的控制权。这意味着小米仍需要加大对手机业务的投入与研发,并提供给用户从里到外更好的体验,才能确保拿下未来产业链整体布局的关键。
5、走向海外
去年八月底谷歌副总裁雨果?巴拉加盟小米,担任负责国际业务拓展的副总裁,但早在去年四月,小米就已经把触角伸向了境外市场——香港与台湾,时至今日,小米的版图正在向东南亚、印度和南美市场拓展。但国际化的前提是国内市场的稳定,而上述几项问题无疑将会影响到小米国际化的进程,这也就倒逼了小米的转型之路加速开展。
总结:
对比来看,小米的前景无疑是乐观的,特别是在积极转型以更好的面向市场之后,而前不久雷军公开发文,称诚意是王道,并表示小米愿意也坚持和用户做朋友等等,业界也普遍给予了其积极的回应。此次转型,相信也会是小米真正做大做强的开始,特别是考虑到智能手机已经进入成熟阶段,在大众产品的角度上已经不存在强硬的壁垒,因此代表着中国制造的小米的优势将会变得更加突出。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