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有知识,没文化。”
“我们父母一代到我们这一代,没学过公共场合什么是得体、吃西餐如何用刀叉、如何握手。”
这是田朴珺的一篇文章《三代才能培养一个贵族》的话。
这明显这是自我的矮化,我感觉从土鳖到贵族,其实有钱就行,别扯什么3代。
据说只要花60块钱,就可以再淘宝上购买一套实现全球定位功能的软件,在朋友圈里环游世界,秒变高端人士,被朋友点赞称之为“新贵”。
古语有云:仓廪实而知礼足。过去我们饭都吃不饱,还谈什么礼仪?
鲁迅先生早就说过:
“凡承认饭需钱买,而以说钱为卑鄙者,倘能按一按他的胃,那里面怕总还有鱼肉没有消化完,须得饿他一天之后,再来听他发议论。”
田小姐还从询问WIFI密码一事上论证中国缺少贵族精神。
“贵族精神在英国得到了很好的传承,我需要WiFi密码时,管家用手托着一个小银盘,不是直接递给你,而是非常优雅地转到我面前,银盘上放着一张折叠得非常精巧的纸片,打开就是密码,神奇的是管家为你服务的过程都是无声的。”
我感觉这是不是装呢?与贵族精神有什么关系?其实说白了,就是形式化、仪式化,田小姐对贵族精神的理解,恐怕还处在买椟还珠的阶段。
再说了,这些所谓“贵族”服务,都是需要花钱购买的,普通人恐怕享受不到这种待遇。说到底,这种贵族生活方式,很多时候不过是贩卖的一门生意而已,不要说的那么高大上。
我觉得还是《潜伏》里的谢若林说的实在:
“现在两根金条放在这儿,你告诉我哪一根是高贵的,哪一根是龌龊的?”
土鳖不要紧,只要肯学,那点生活礼仪其实根本不在话下,关键是得有钱。现在很多地方的所谓“贵族学校”,其实就是“富人学校”,与贵族能沾上什么边?有钱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但是把自己打扮成新贵的样子,拒人千里之外,就让人感觉不太舒服了。
知道什么叫“沐猴而冠”吗?中国老祖先的智慧从这句成语上就体现了出来。
有 友说的好:
“真正的贵族气质是骨子里散发出来的强大人格魅力,绝不是那些矫揉造作的装腔作势!”
如果纯粹追求形式和仪式化,恐怕没有人能比得上旧中国,尤其是那些满清的遗老遗少,眼看失去了生产资料,还整天摆着贝勒和格格的架子不放,连基本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很多下场是极其凄凉的。
其实说到底,中国没有西方式的贵族,也不需要西方式的贵族,这是个伪命题。
中国过去只有皇族和家族,能称的上精神贵族的,只有读书人和士人——谁都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改变自己的阶层,而不是通过血缘关系去传承。
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句,喊出了多少普通老百姓的心声?又影响和激励了多少代中国人你知道吗?
北宋大儒张载有一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每每读到这句话,就让人有一种热血沸腾之感!
中国有的是敢为天下先的儒家精神,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家国情怀,我们文化强调的是担当精神,而不是什么贵族精神。
那些崇洋媚外的人,骨头是缺钙的,精神是跪着的,怎么可能成为新贵?对于今天的我们,在责任担当的基础上,多一点平等思想,少一点贵族意识,可能会让这个 会进步更快,人民生活过的更滋润!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