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约车的发展,人们已然习惯了互联 叫车的模式,传统巡游出租车的未来也必将向巡 融合的方向发展。但这里面又涉及到很多的问题:
巡 平台主体方面
说到巡 融合,最重要的其实是平台主体本身,之前有不少的资本大佬介入这个领域,比如滴滴和嘀嗒在上市初期就打着出租车的专有平台名 进行的宣传。而我们也清晰的知道,资本逐利的本质,当平台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开始收割,因此纯资本性质的平台是没有办法在一定程度上“统一出租车这个江湖”的。
那么,第一个问题就来了,究竟谁来做这个巡 平台实际上是最为合适的呢?
个人认为,由国家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牵头,出租车协会出面协调,各出租车企业以及相关企业参与投资建设是最为合适且合理的,如同通讯行业的铁塔公司。这种混合所有制的平台既在运营上可以偏重于商业化,也可以在政策上受国家管控,又可以在行业上受主管部门实时监管,同时又能被广大的巡游出租车司机师傅们所认可,可谓是最为合适且合理的模式。
技术方面
话说巡 融合平台的技术实际上现今已然非常的成熟,其平台核心技术本质也只是基于LBS(位置)的定位系统。那如果说之前很多地方政府已经在某种程度上与高德进行了战略合作推出地方的出租车APP的前提下,出租车巡 融合平台我想高德这样的企业是非常愿意协助开发或提供技术支持的。
关于平台运营
不收取抽成!不收取抽成!不收取抽成!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收了,司机就没了。
可以利用平台规模所对应的议价权,提供如物美价廉的车辆更新、出租车保险 上办理、验车预定、加油加气、洗车、换座套、装具、维修与保养、车载小商品、司机早午晚餐等等服务!并以此作为额外的盈利点。
同时可提供车辆交通违法查询与缴费、从业资格考试 名、资料上传、司机灵活就业的 保缴纳等融合性功能。
关于行业监管
平台可接入各地方交管与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实现实时线上监管,比如出租车司机在出车前需要人脸认证,平台后台可通过认证结果与车辆进行身份匹配,从根本上杜绝不合规的司机进行运营的问题。又或者通过车辆的定位、录音,视频、乘客的手机定位、录音等快速受理并处理乘客的投诉问题。
最后关于出租车司机的心声(仅代表我个人)
作为一个80后的出租车司机,从本人的角度上讲并不排斥出租车的巡 融合这件事,我既不固执的坚持出租车运营必须保持扬招模式,又不极端的认为 约车在未来会取代出租车的存在。我其实更加关注的是一个权威、公平且不受压榨的平台环境,这个平台能够真正的为出租车司机们办实事,帮助出租车建立起一个 约环境,又不会在“膀大腰圆”后压榨这些司机师傅的真正“自家平台”。我也相信,通过提供全面出租车行业服务以及少量收取技术服务费等方面的营收,也足以支撑平台的日常运营,甚至上市,不信我们可以算一笔账。
拿天津举例,假设目前天津有32000辆在册出租车,每辆出租车均处于运营状态,每天运营收入为300元,按1%的技术服务费计算:
32000*300*1%*30天=288万元/月,也就是288万*12=3456万元/年,这仅仅是天津一地的收入。(这里我们不抬杠已经没那么多出租车运营或者一天到底能不能赚到300的问题)
那么成本方面其实主要集中在平台总部的人工成本和技术成本,这方面实际占比并不很大;
而如果由官方主导、行业协会协调、各出租车企业与相关企业参与投资建设的话,几乎是不需要任何宣传成本的,因为只要在出租车司机交管理费换发票的时候通知司机安装,就能做到宣传覆盖100%了……
综上所述,实际上出租车的巡 融合实际上在当今环境下各方面已然成熟,无非这里面最缺少的是一个相对权威的机构主导开展相关工作。作为一个市场营销本科毕业,从事10余年营销与产品策划运营的出租车司机,我是真的希望这篇文章能够被某位业内的领导看到,并能够下决心将巡游出租车的巡 融合平台立项并提上日程,既能成就这位领导的政绩,也能够拯救这个行业于水火,我也相信如果本着为行业服务的精神持续运营,全国的出租车司机师傅们也会抱以感激。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