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时节,先生捧一盆茉莉回来,为这个季节添了些许适宜。
栽茉莉的盆,不必讲究,可以是陶瓷盆,也可以是塑料盆,都不会影响它的花香。碧绿的枝叶,上面点缀着莹白莹白的粒粒花骨朵儿。花骨朵儿,大小不一,大的有黄豆般,小的如同米粒一颗,但无论大还是小,却不容你忽略:这朵开了,那朵又冒了出来,源源不断,芬香四溢。
炎炎夏日,披着一身暑热回家,推门,一股子的香,带着清凉的气息,不由分说地的飘过来,漫过嘴、鼻子、眼睛、眉毛直浸入你的心。满身的燥热,在花香中慢慢退去,真应了古诗里那句:一卉能熏一室香,炎天犹觉玉肌凉。静下心来,与一盆茉莉花相对而视,淡淡的寻常日里,便有了生机。
中国人喜欢茉莉可是由来已久,有史记载,晋代便有“倚枕斜簪茉莉花”的诗句,大概是将茉莉花别在衣襟,或簪在头上、挂在腕上,是当时的一种风尚。再往后,唐太宗曾写:“冰姿素淡广寒女,雪魄轻盈姑射仙。”道出了茉莉的清雅脱俗,超逸尘寰,那时的长安城里,冷不丁的,碰到一个头簪茉莉的女子,浑身散发着盈盈香气,想想就很美好。
到了宋代,关于茉莉的诗词歌赋扶摇直上,茉莉已经进入万户千家,观赏以外,更增添了其他功效:比如簪花、制作花茶、提炼香料等。因此,宋代文人写茉莉的诗词数不胜数,胡寅:有谁同素绚,无物比生香;江奎: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间第一香;许景迂:自是天上冰雪种,占尽人间富贵香。
往后数,到了明朝,人们便把对茉莉花的喜爱,融进了曲子,编成民间小调传唱: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香,香也香不过它……从当时的金陵(今南京)唱响的这首《鲜花调》,几百年后,便成了闻名遐迩的江南民歌《茉莉花》。
初识茉莉花,是从记事起吧。那时候家家户户喝的茶叶,多是茉莉花茶。打开铁皮茶叶桶,条索齐整的茶中,点缀着粒粒窨制成团的白色茉莉花。父亲用盛茶的木勺,挖两勺,倒进茶壶里,冲入开水,瞬间,满屋子弥散着馥郁的香味,父亲把沏好的茶,第一杯端到忙活家务的母亲跟前:喝(ha)个(guo)水吧!等母亲喝完,父亲拿走茶杯,自己才开始喝茶。馥郁的香味令我好奇,忍不住凑上去尝:好苦!小小的我告诉自己:香的是茉莉花,苦的是茶。
记得10多年前,有次胃疼,还是男友的先生说:听听《茉莉花》吧,也许可以帮到你!我将信将疑,电话那端,缓缓放着《茉莉花》,婉转、悠美的旋律,似乎让人感觉眼前就是一片茉莉花香,几遍下来, 疼痛感竟真的缓解了,茉莉花在我心里便更添了一份魅力。
夜深人静,站在阳台,只见那白天开得娇艳的花儿在灯光下,依然妩媚动人,朵朵花儿簇拥在一起,或绽放或娇羞欲语,一起散发着馨香。耳边忽闻几下吸鼻的声息,原来是犯困的老大,只见他揉揉双眼,俯下身子在茉莉花上使劲嗅一嗅,然后仰起头,夸张的一个深呼吸:好香啊,香气把瞌睡都熏跑啦!一通嘻笑后,人真清醒了不少,于是各自继续忙活手头的事情。
雨后的清晨,二小醒来跑到阳台,指着茉莉花问我:“妈妈,这是什么花呀?”
我答:“这是茉莉花呀!”
二小搬来凳子踩上去,抻着鼻子去闻,突然惊喜地叫起来:妈妈,好香啊,它的味道,很像姥姥喝的茉莉花茶!我刚才睡觉就是被它熏醒的!”
我哑然失笑,心里荡过花香般的感动。这是最最恰当的比喻了吧?它香得很像它自己,不失本真,才让世世代代的人们,不失矢志的喜欢着。
平凡的日子里,也许并不缺少美好,缺的是那双发现美的眼睛与心境。正如这么多年,一路飘来的茉莉花香,流经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不思量,自荡漾。
主播:刘雨丝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