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音痴”女教师5年创作50多首歌曲还获奖

重庆九龙坡区铁马小学副校长周小涵,从一个“音痴”到与音乐结缘,5年来,她创作了50多首歌曲,记录下自己与学生的点滴、生活的美好,她告诉学生:“能用学到的文字记录生活的历程是最幸福与美好的事情”。

偶然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

“我读小学时,就是个‘音痴’。后来一次偶然机会,才开始和音乐结下不解之缘。”2012年5月的一次外出学习,周小涵坐在大巴上靠着车窗发呆,突然看到马路上成群结伴放学回家的小学生,不由想起自己从一年级带到快毕业的学生们。

忽然降临的感慨让她不经意在随身携带的便签纸上写下一段话“开怀的脸庞,带着熟悉的模样,惹眼的时尚,载着青春奔放……”

看着自己写下的句子,她竟然自然而然地哼唱了出来。这瞬间“歌唱”的感觉让她觉得既新奇又挺好玩的。从那以后,她常将自己写下的类似“歌词”的小段哼唱成属于自己的“歌”。

最初的她连主歌和副歌都无法分清,但在音乐基地,她遇到了张志良、翁汕汕、孔昱、琴枫、渔鱼、李勇、崔浩然等音乐人,在他们的帮助下,她逐渐入了小门。

在那个极具包容的 络 区,她获得更多的是鼓励,是赞赏。

周小涵说,那些来自 络中的鼓励,让她真正懂得了赞美与欣赏的价值所在。没有那些鼓励,她也绝不可能在音乐的道路上坚持前行那么久。这也让她更深刻地领悟了自己的职业角色。

为学生写歌

“沉寂的背包是远行的哨响,静夜的钟声唤醒离别的惆怅;微笑是藏着的眼泪不流淌。”这是她创作的《牵挂/行李箱》里的一段歌词。

那一年,她去送行出国工作的表弟,当看着走过安检的表弟,手拉着沉重的行李箱的背影消失在道路尽头。“相见难”的思绪漫上心头,于是,当即在手机备忘录里写下了这种感受,并创作出来。

或许,让一个孩子成长的不仅仅是老师传授的知识,更是那些由老师种在孩子心底的,相信自己的勇气。

“生活是艺术的发源地,音乐来自柴米油盐的小日子。”从2012年至今,周小涵创作了五十余首歌曲。大多数的创作灵感都来自生活。

在歌曲《陪伴》中,她为自己的学生们写到:“一起种下的梦想放飞天涯,人生道路上绘成五彩的画。你们用成长记录我最美的年华,我用暖暖的爱陪伴你们出发。”在学生眼里,“会写歌的周老师很厉害”。

说到音乐和自己职业的关系,周小涵笑着说:“我曾是一名语文老师,我希望,通过我的歌词创作,能让我的学生知道,无论是歌词还是日志,还是文章,能用学到的文字记录生活的历程是最幸福与美好的事情。当我们将所听,所见,所感,付诸于笔端,文字,就有了真正的价值与意义。”

记录生活历程

在42岁的周小涵眼中,习惯了用音乐记录生活的历程。2016年的冬季一天,周小涵突然接到朋友一个电话,想要她帮九龙坡区青少年宫的“高新九龙坡 美丽山水城”少儿才艺比赛创作一首主题曲。

生活在九龙坡十八年的她历经了九龙坡整个发展变迁的过程,提起笔来,她用文字将心中的画面和感慨串联起来,写出了《追寻》的词稿。

词好了,那谁来唱呢?她想这种曲风是需要一种干净清朗的嗓音来演唱的。

随即,她想到了合作过多次的《中国好声音》学员刘辰希。当周小涵拿着自己随心哼唱的旋律小样,找到音乐才子刘辰希时,对方竟保留了整个旋律,经编曲制作演唱,歌曲《追寻》出炉,让她想不到的是,不久后,这首歌在周小涵的朋友圈里被刷屏。

或许,正是这样的心态带给了她行走音乐之路上的从容与笃定。现在,周小涵和一些热爱音乐的朋友成立了自媒体——酷豆音乐。十几个人的团队,来自天南海北,只因热爱,所以聚首。

周小涵说:“虽然关注度不算高,但是我们已经坚持做了一百多期,我们会坚持做下去。”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7年8月2日
下一篇 2017年8月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