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IOE”愈演愈烈,国产软件丞待“抱团”合作

就在“软件国产化”呼声逐渐高涨的同时,近日一位“被去厂商”的大佬在公开场合的评价值得每一个人深思。原话大概是:中国对于信息技术越来越重视,这是一件好事,良性竞争会加速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但需要强调的是,真正强大的技术不是用来服务于某个政府部门,更不会专注服务于某位领导人,而是用来服务于中国万千企业的业务。

显然,这位大佬对其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地位拥有绝对的自信,而这样的自信也并不是没有道理。高通、IBM、谷歌、苹果、甲骨文和微软等,这些企业凭借市场先入优势,已形成八大金刚企业,占据着中国企业信息化市场大部分份额。从数据库、中间件、操作系统到应用软件,他们拥有着难以撼动的市场地位。另外,国产软件在技术上、产品交付能力上还存在差距,完全“去IOE”、“去SOA”,看上去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随着云、大数据、移动应用、企业 交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信息化市场竞争迎来新的拐点,在全新的企业信息化竞争格局中,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的竞争差距在缩小。在信息化产品易用性和兼容性方面,国产软件厂商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一些发展相对成熟的本土信息化企业,开始走上时代的舞台。包括:阿里、浪潮、东软、达梦公司(达梦数据库)、南大通用、华为、华胜天成、用友软件、金蝶、中标软件、神舟软件、中标麒麟(NeoKylin)、中科方德、东南融通等。

“抱团”时代,软件业竞争更加激烈

可以说,软件国产化之路,机遇与挑战并存。尤其当企业信息化走向平台化竞争之后,软件业竞争更加激烈。

我们可以看到,IBM、Oracle、微软等企业已具备强大的平台竞争优势,他们不再强调在单一领域的技术服务能力,他们可以为企业提供全套服务。他们可以基于他们的资源整合能力以及生态系统建设能力,快速扩张到任何市场领域。比如:IBM与浪潮、苹果、中国电信等企业的合作,通过技术或者渠道方面的合作,IBM与合作伙伴快速实现合作共赢目标。

另外,从当前最热的云市场竞争格局来看,平台化竞争已日趋白热化。云市场正在以亚马逊、微软、IBM、谷歌、Salesforce等外资企业为主力参赛队员,开始了新一轮的较量。虽然阿里云、浪潮行业云以及一些BAT云平台也都颇具规模,但如果凭借本土企业一家的实力,与外资巨头企业抗衡,显然势单力薄,短时间难以超越。如果不在适当的时机采取有力的战略战术迎头赶上,本土企业将再次错过企业信息化发展良机,永远受制于人。

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一对一的“打单”方式绝对不是效率最高的方式,国产软件要想实现集体突围目标,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抱团作战”。软件产业需要构建从开发者、软件服务商与使用者良性互动的系统应用生态圈、产业链。

只有“扶强助大” ,才能“弯道超车”

从目前软件国产化现状来看,一些安全类的软件要实现完全国产化,已不是技术难题。但要想在企业信息化系统方面实现国产化,还有一定的难度,造成系统国产化替代困境的主要原因是本土厂商产品之间缺少足够的适配,以及产业链缺少相应的合作标准。有行业人士分析,政府机关、金融电信等行业“去IOE”进程缓慢主要是因为整个信息系统的复杂性,要全部实现替代需要各个环节的配合,而国内产品在兼容适配性方面还有待加强。

鉴于上述问题,我们可以成立具有平台特色、地域特色或者产业特色的“抱团”模式。事实上,一些企业在软件国产化道路上,已经崭露头角。

阿里云8月份启动的“云合计划”就是典型的平台化抱团模式,阿里云计划在三年内招募1万家云服务商,打造出一个类似于淘宝电商的超大规模、多方共赢的云生态系统。在阿里云平台之上,合作伙伴可以开发金融、政府、制造、教育、医疗等行业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咨询、架构设计、云迁移、工具应用开发、数据分析等多元化的云服务。此外,合作伙伴还可以面向阿里云平台的客户提供增值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和DaaS(数据即服务)类别的行业集成解决方案,以及通用或者面向行业的SaaS(软件即服务)的应用。

另外,从具有地域特色的“抱团模式”来看,四川省云计算产业联盟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参照模式。四川省云计算产业联盟由四川省在云计算方面有影响力的企业构成,包括四川电信、四川移动、四川联通、四川广电、四川长虹、四川九洲、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大、电子科技集团等30家企业,以及57家研究中心、云计算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发起成立。

而由用友软件、拓尔思、广联达、奇虎360、中标软件(中国软件子公司)等多家国内软件厂商成立的“中国信息化应用安全联盟”则更具产业特色,这种“产业链合作”有利于实现软件国产化的“扶强助大”,通过资源优势互补实现“弯道超车”,加速软件的国产化替代进程。

小结:

我们在谈论国产化替代、国产化突围时,特别需要谨记的是,“去IOE”和“去SOA”不能理解为“狭隘的民族主义”,仅仅是去掉几家厂商这种调调,而是要去掉传统的IT架构或解决方案,集中我们的优势资源,用互联 以及其他新的技术服务模式重塑企业管理。如果我们保护的仍旧是一款已经落伍的信息化产品,或者说把国外的技术买过来就变成国有,那么最终诞生的只会是一个山寨版本的“国产化畸形儿”。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4年8月6日
下一篇 2014年8月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