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保护新法施行,APP为什么要收集个人信息?

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施行。该法明确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大数据杀熟”,对人脸信息等敏感个人信息的处理作出规制,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投诉、举 工作机制。具体来看,针对“大数据杀熟”,该法明确,个人信息处理者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自动化决策,应当保证决策的透明度和结果公平、公正,不得对个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不合理的差别待遇。

该法的施行是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进一步完善,也预示着对于手机APP搜集个人信息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增强。这时候会有人有这样的疑问,那就是现在的大多数软件都会读取我们的个人信息,让很多用户都觉得隐私泄露。既然个人信息如此重要,为什么大部分手机APP还是要获取个人信息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瞧一瞧”。

按照行内的说法,在手机上安装的应用软件APP,要求用户授权的权限大抵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读取本机识别码”权限,每个手机识别码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是用于确定用户;一类“读取位置信息”权限,可搜集用户的活动范围;一类是“读取已安装应用列表”权限,可了解用户的行为习惯及分析同行情况。  

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信息收集得越多,越全面,越真实,对市场各个层面的需求越了解,也就越能有针对性地提供产品和服务,找对了人,自然更容易将产品和服务卖出去;市场上竞争者众多,一个商家该如何行动,也要视竞争对手而定。竞争对手的信息知道得越多,越全面,越真实,也就越能有针对性地制定策略应对竞争,也自然更容易在竞争中胜出。  

软件使用规范的需要

使用软件的必要需求,像是跟手机通讯录有关的工具就需要这一个权限才能够正常运行软件,比如说手机备份软件等等,因为本身就需要访问你的联系人信息,才能够达到备份的要求。还有一些 交软件,就拿微信来说,很多用户想要直接添加手机中联系人的 码,就必须要获得个人的联系信息,这样才会有相关的推荐。总的来说这一种方式获取个人信息是可以被接受的。

APP广告投放的需要

要知道现在一个APP本身意义上是免费的,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不需要支付任何的费用,那么APP从何获取收益呢?那就是广告,我们已经发现每一个APP里面总是会存在着广告的,而这些APP的开发者收集个人信息就是为了更好地针对性投放,这样产生的利益会更加直接,他们推荐的都是你相对比较感兴趣的,只要你有兴趣点击了购买之后,他们也会获得更多的收益,这一方面的确是他们打着大数据分析的幌子为自己牟利,不过也不会有多严重的事情发生。

特殊APP身份认证的需要

APP自身的保障,这一类一般是一些借贷的软件或者是金融方面的,有很多的小伙伴可能特别奇怪,为什么自己总是莫名其妙地收到一些贷款或者是别的朋友欠款的消息,其实这都是因为在使用这些软件的时候获取了用户的个人信息,导致了那些商家掌握了消息,可能对于他们来说是对他们的一个保障,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就有些打扰生活了。这个我们暂时性没有办法避免,因为别人总是有我们的 码,而且也很有可能在使用这些软件的时候就点击了这个个人联系人信息的权限。

虽然APP的使用需要获取部分个人信息,但是正如国家强调的那样,不能过度搜集,不能侵犯或者不合理使用个人信息。在这个方面,国家已经率先立法,接下来就需要企业要加强自律,要提高企业自身的责任感,加强行业自律,鼓励有奖举 ,核实后匿名奖惩。用户需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在未告知的情况下,APP自身悄悄开通权限,让用户的个人信息不知不觉就泄露的APP,消费者个人就可以提起诉讼,消保委能可以提起公益诉讼,来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不受侵害。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10月1日
下一篇 2021年10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