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创“洞穴陵园+互联 祭祀”颠覆了传统

创投界有这么一位奇人,他研发的凿洞穴、挖隧道建设骨灰陵园,然后利用互联 实现多功能祭祀的节地生态殡葬新模式,与今年年初国家民政部、农业部等九部门联合发文《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高度契合,并且在《指导意见》中所推广的树葬、草坪葬、花坛葬等生态葬的基础上提出了更为科学殡葬方式,彻底颠覆了殡葬业。

采用这创新模式,仅300亩山地即可建设一座能够安葬20万只骨灰盒的中型规模智能陵园,而同样规模的传统陵园需要1600亩土地,有效节约土地1300亩。

利用“互联 +物联 ”实现多功能祭祀,解决传统“ 络扫墓”的诸多弊端,首创 “VIP视频祭祀室”、“互联 孝德祠堂”、“集体祭祀文化广场”以及移动端远程祭祀的大易孝德APP,携带16个国家专利,独创“洞穴陵园+互联 祭祀”的新模式。

洞穴式陵园

颠覆式改革主导者:沈杰斌,字炫旭对风水玄学情有独钟。

在从事风水易理策划的实战工作中,让他感触最深的是陵园、公墓,“这是沿袭了几千年的殡葬方式,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推行火化以来,人们还是将火化后的先人骨灰选择传统葬法,寻一地入土为安。”

以前的土坟墓几十年就会荒废,实行火化后开始推广陵园,60年间陵园用地已突破一亿多亩,一年间建设陵园用的石材及水泥沙石即可建一座三峡大坝。高度“硬化”的传统陵园大面积占用土地、浪费资源,并且不似先前土墓可以回归自然,死人与活人争地的矛盾越来越激烈。

围绕这个问题,沈杰斌开始潜心研究新型殡葬方式,反复探索过多种葬式。早几年,国家就在推广的树葬、草坪葬、花坛葬、海葬,以及 上建坟、 络扫墓等各种葬式,因不接地气,不近民俗,群众的接受度不高,均未得到满意的结果。

一天,沈杰斌无意间发现开发工地上的工人们将工地上“无主坟”起出的一个个骨骸坛(闽南人俗称“金斗”)暂寄在一个石头洞里。

“上百个骨骸坛寄藏在石洞里面只占用一个小角落而已。”沈杰斌萌发了洞穴式骨灰陵园的雏形概念……

但将骨灰盒寄葬在洞穴该如何祭祀?沈杰斌被难住了。随着互联 、物联 的技术日臻成熟,沈杰斌发现祭祀难题迎刃而解,洞穴式智能陵园诞生了

颠覆的不只是陵园

沈杰斌首创“洞穴陵园+互联 祭祀”的新模式,开创16项技术专利,树高整个行业的竞争壁垒,把握了企业致胜的利器。

核心技术瞄准传统殡葬业痛点,抓住创新产业节点,利用自然山体挖掘洞穴、隧道,建设骨灰陵园,利用互联 +物联 实现多功能祭祀,首创“VIP视频祭祀室”、“互联 孝德祠堂”、“集体祭祀文化广场”以及移动端远程祭祀的APP。

洞穴骨灰陵园,简单来说就是找座山或者隧道,在里面建设多层式架体,将骨灰盒安置其中,死者入土为安,一存千古。同时将最大限度减少殡葬对我国土地的占用浪费。

“一个中型陵园300亩土地可以安葬20万个以上的骨灰盒。”

采用这种创新模式,相比以往放置20万只骨灰盒需占用地面土地1600亩而言,有效节约土地1300亩。

由于实现规模化和集约化,每个骨灰盒置放价格更加平民化,打破以往“死不起”的尴尬局面,切实减轻人民负担,做到保民养财。

那么,互联 如何在殡葬行业发挥作用?

首先,互联 、物联 技术打造VIP祭祀室:只要卡一刷,洞穴陵园里跟用户相关的祖先们(灵骨台实况影像)都会被请出,点香、点烛、点花、点供、点墓碑、点对联……

洞穴陵园里相关的祖先灵骨台灯光璀璨,手机APP、VIP祭祀室大屏幕与洞穴里的祖先灵骨台视频实况同步。影像播放,佛乐渲染,供桌上摆上预先订购的祭祀品、鲜花,然后心香一炷,即可隆重的进行家庭式祭祀。

其次,“互联 视频祭祀室”的大胆尝试:运用互联 思维,把祭祀室办到村里面去,一线相连到智能陵园,就可以实现与祭祀广场边上的VIP祭祀室一样的祭祀功能,方便群众的节日祭祀。

在异国他乡设立这样的“互联 视频祭祀室”,一线连接到故乡大观园里面祖先的灵骨台,既方便祭祀,又是对广大华人浓浓乡愁的慰藉,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第三大亮点是,滴滴一下,一键扫墓,云尽孝。

“清明时节,身在异地他乡不便回来祭祖怎么办?”

沈杰斌介绍,打开手机,点击“大易孝德APP”就可以像上述VIP祭祀室一样缅怀先亲,可以为家乡孝德大观园里的先辈点香、点烛、点花、点供等等,点对点视频实况同步,方便快捷,免去长途往返的舟车劳顿。

还有,殡葬与文化景观的跨界融合。每个洞穴式智能陵园都有五大文化广场,其中立于“大陵门”前面的朝圣文化广场是专门用于清明时节举办群众性的祭祀活动。

用于陵园人流活动配套的五大广场融入中华优秀文化,设有周易文化广场、孝德文化广场、民俗文化广场、祭祀文化广场、姓氏文化广场,并建设大型动漫水景,形成有特色的孝德文化景区。

把人们忌晦的陵园巧妙地隐于大观园景区之中,以互联 线上线下的服务开发了陵园服务的新常态消费,形成整体项目后续运营好的造血功能,化传统陵园后续仅靠收取管理费维持的被动模式为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清明时节,集体性的广场祭祀可以着汉服、奏古乐,有领祭师引导大家有序祭祀,祭祀广场前方的大屏幕可以看得见洞宫世界里的巡回影像,不便到场的丧属还可以通过大屏幕与在场的乡亲们互动,隆重而热闹。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6年7月3日
下一篇 2016年7月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