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5G建设加速赋能高质量发展

“新基建”正成为当下中国经济的热词。日前发布的上海版“新基建35条”明确,将5G和固 “双千兆”作为新基建四大建设行动中“新 络”行动的核心。未来三年,上海将新建3.4万个室外5G基站,率先打造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标杆城市。

生活越来越“智能”

5G 络是一条看不见的超级高速信息公路,在上海生活的你,可能已体会到生活正变得更智能。在虹口区,一家名为“爱趣拿”的无人便利店,通过5G和人工智能、物联 、体感红外线以及移动支付等相结合,在不到100平方米的店内分布着50多个高清智能识别摄影头,一旦货品被拿走,货架传感器便发生数据变化。离店时,只要这件货品和你一起出去,相应的款项就在绑定账户上自动扣款。

在医疗领域,5G带来的变化更是划时代的。

日前,世界首例5G聚焦超声远程手术在上海完成。在5G环境下,许永华教授在上海国际医学中心远程控制徐汇医院的聚焦超声设备,成功为患者消融5个子宫肌瘤。对医疗手术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精度和时间,5G技术低延时、高速而分频段的传输特征为远程手术提供了技术保障,解决了以往4G 络经常产生的卡顿、音画不同步、设备清晰度等问题。

当车站遇上5G,又会带来哪些神奇的体验?在全球首个采用5G室内数字系统建设的虹桥火车站内,临近发车的旅客,带着老人小孩行进缓慢,此刻也不用担心,5G代步机器人已经上岗,它会按时把你送达检票口。此外,旅客可以通过室内导航系统找到精确的候车位置、打车位置,还能实现无感知出站等。这座全球首个5G火车站,正在朝越来越智能的方向发展。

制造越来越“智慧”

对普通人而言,5G可能意味着更快的 速,更便利的服务体验。但这仅仅是5G应用的冰山一角。5G时代将通信服务的主体从人逐步迁移到物,将来80%左右的5G设施将用于人与物、物与物的通信。这将给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最先进的大飞机制造为例,去年上海联通与中国商飞合作,把5G带入工厂,将C919大飞机复杂无比的系统工程化繁为简,200多万个零部件实现与人、机、车间和各控制系统、管理系统的广泛互联,运营成本降低20%以上,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智慧工厂还通过5G 络承载的精准室内定位系统,可以把车间内摆放的零配件定位误差缩小在3厘米以内。飞机制造师们通过室内导航设备,在需要时就能很快找到它们,或者原地归还。

在传统制造领域,5G技术也切合企业转型智能制造之需,满足工业环境下对设备互联和远程交互的应用需求。

可以说,5G赋能正成为上海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抓手。前不久上海发布的在线新经济方案,把利用5G等技术打造无人工厂放在首位,提出到2022年末,建设100家以上无人工厂、无人生产线、无人车间,加快高端装备、汽车、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行业智能化转型。

破解基站布局难题

5G建设,基站先行。目前,上海已建5G室外基站和室内小站均超过1.8万个。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张建明表示,为实现 “三年任务两年完成”,今年全市5G建设总投资近100亿元,将新建1.2万个室外基站和3.2万个室内小站,基本实现中心城区和郊区城镇地区全覆盖,在国展中心、主要商圈、机场等 络深度覆盖区域平均下载速率将超过500兆/秒。

沪上三大运营商近日也纷纷提出将加码5G建设力度:上海移动宣布今年5G基站数将超过1万个,上海电信年底完成5G 络基本覆盖全城,上海联通2012年完成3万个5G基站建设。

不过,由于5G基站的密度要超出4G基站数倍,在新增站址选址、进场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单凭市场力量落地不易。市经信委表示,将通过三方面举措助力运营商破解难题。一是编制5G基站布局规划导则、综合杆基站建设导则。联合市住建委利用1.3万个道路综合杆部署5G小微站,组织浦东、虹口、黄浦、徐汇等区编制相关区域布局规划。二是会同市国资委、市教委、市交通委、市卫健委、市绿容局等,制定年度需协调开放的站址清单及建设计划,推进政府、国有企事业单位办公场所,以及机场、地铁、隧道、交通枢纽等公共场所全面开放站址资源。此外,协调做好电力、传输管道等配套支撑,年内完成1438处站址直供电扩容,1156处站址非直供电改直供电工程。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5月9日
下一篇 2020年5月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