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 北京8月1日电 题:微信信用卡还款开征手续费,互联 产品的“薅羊毛”时代一去不返?
8月1日起,微信宣布将对通过微信支付进行的每笔信用卡还款收取0.1%的服务费,此举预计将影响数亿绑卡微信用户。
绑定信用卡、一键还款、免手续费……这项对于不少微信用户来说已经习以为常的便捷服务开征服务费,不免引发这样的疑问:下一项收费的服务是什么?在互联 产品上“薅羊毛”的时代是否一去不返了?
收费的焦虑——下一个收费的是什么项目
“手上有4张信用卡,全部绑定了微信支付自动还款,虽然0.1%的费率并不高,但我还是决定弃用微信支付了。”在得知微信即将对偿还信用卡的服务进行收费时,北京的张先生解绑了所有在微信上的银行卡,而摆在他面前的,还有支付宝、银联云闪付、京东金融等免收还款服务费的支付软件可供选择。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微信第一次对免费规则进行调整。2015年10月,微信宣布转账收取手续费;2016年3月,微信停止对转账收取手续费,转而开始对提现功能收取手续费;2017年12月,微信开始对每月信用卡还款累计超过5000元的部分收取手续费。
腾讯方面表示,用户每笔还款都会产生支付通道手续费,腾讯财付通一直在投入手续费补贴。近年来,通道手续费成本随着信用卡还款业务的发展而迅速增长,为适当平衡成本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收费调整。
是什么让互联 企业动起了“用户的奶酪”?
资深互联 行业分析师马继华认为,不论是收取提现手续费还是信用卡还款手续费,微信支付的这一系列举动都是在为流量“扎紧袋口”——希望留住资金流,又不希望承担过多的经营成本。
不难发现,近年来各大互联 平台都在求解“如何用最小投入来吸引最大用户流”这道题,从打车平台大战到外卖补贴之争,从共享单车的彩虹博弈到三色共舞,用户始终在经历从“薅羊毛”的狂喜到吐槽服务“越来越贵”的轮回之中。而促使互联 企业动起“用户的奶酪”心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巨额补贴模式的不可持续性。最让用户记忆犹新的应该是2014年掀起的打车平台的补贴大战。彼时,滴滴、快的和Uber的用户争夺持续白热化,单一打车平台日最高补贴额甚至达到了千万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巨额补贴的负效应进一步显现,公开 道显示,即使是当前最大的打车平台滴滴出行,也仍未在2018年到来前夕实现盈利。
——投资人的获利需求。“企业不是做公益,羊毛出在羊身上,不要妄想在企业家身上薅羊毛。”一位不愿具名的互联 行业投资人表示,所有的投资都是建立在有回 的基础上,一些“无利可图”或边际效益趋零的服务会被叫停或被要求减小开支,因此尽管微信在信用卡还款上所承担的总成本也许并不高,但也会被纳入“节流”范围。
——消费升级的必然性。业内人士认为,从出门打车到家里叫好车等车到了再出门,互联 行业在改造用户生活习惯、促进用户消费模式升级上起到了积极引导作用。当用户所付出的成本与接受的服务质量达到动态平衡时,全行业才能实现良性发展。
既然收费,就要有收费服务的样子
“前期用免费吸引你绑卡,你把身份、金融等信息都提供给它,突然又说要收费了,觉得自己被伤着了。”广州消费者齐女士认为,用户规模的迅速扩大应在企业预期之内,用“无法承担高额成本”来解释有搪塞用户之嫌。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既然选择向用户收费,企业也应该做到服务质量同步提高。收费与否、从什么时候开始收费、针对哪些业务收费都将直接影响产品或服务的市场竞争力,如果企业贸然选择收费而竞争对手并没有跟进,或者收费服务的便捷性和可靠性并不能覆盖所付出的经济成本,将面临用户流失、失去市场份额的尴尬局面。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企业可通过培育有忠诚度的客户群体,继续把企业事业做大,让企业公信力和品牌效力不断增值,“关键是心里有没有消费者,态度决定一切,打造消费者友好型的现代互联 企业才是王道。”
马继华则建议,用户要更加理性对待平台的补贴或免费政策,提前做好心理预期,考虑到将来是否愿意为平台的服务买单,毕竟不会永远有免费的午餐。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