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精神鸦片–“手机自由”自毁前程

由此而论,手机自由即我们每天所拥有的利用手机的时间要大于等于心理需求时间,那么手机于你而言有多重要?自然影响你心理需求时间,比如一个人手机每天只用于接打电话大约十分钟,那么心理需求就是至少十分钟,如果这个人除去接打电话的十分钟,还习惯浏览一个小时的各种APP软件信息,那么他的心理需求就是一小时零十分钟,如果这个人还每天想玩两个小时的游戏,那么他的心理需求就是三个小时零十分钟。

我们对于手机的心理需求是多少小时?答案当然因人而异,有人是两小时,有人是四小时,有人刚好是劳动法提倡的工作制每天八小时,我曾经问我的一个沉迷王者荣耀的学生,你对手机的心理需求时间是几个小时?他会云淡风轻的回答:没一个小时。”我想如果真是这样,那这应该是一个学习不错的学生了,以后一定会成长为国家的栋梁,挑起民族复兴的重任,我说是不到一个小时吗?他说:“NO,我说的是我醒着的每一个小时。”

可见手机对一些学生是真的很重要,失去手机真的是百无聊赖,无所事事,心里空落落的,极度的空虚,迫切的想实现手机自由,那么自由有多重要?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有一句名言翻译为中文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你剥夺他的自由,他就要反抗。故有学生因被家长老师收去手机而跳楼轻生的,有因手机成为第三者插足而导致情侣分手的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是,我们还知道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三十周年所作《有的人》中也有一句名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对于大多数来说,手机是即时体验的工具,只能短暂的愉悦身心。万不可长期作为逃避现实、迷茫与烦恼的法宝或灵丹妙药。

这往往就像借酒浇愁的醉汉,不痛快时一醉解千愁,看似洒脱潇洒,实则蠢不可及,一朝大梦初醒,才发现烦心事一件没少。慨叹“借酒浇愁愁更愁”之余,反倒赔了酒钱,又伤了身体,岂能划算?倒不如从一开始就积极面对学业的不如意,适度娱乐,为自己的人生早作安排,避免现在逃避苦,日后常吃苦的悲剧。

诚然,劳动苦,学习也苦,区别在于,劳动大多

是重复性的、机械性的、是一种苦,比如你昨天一天都在锄草,你今天一天都在施肥,而学习是多样性的、深入性的、系统性的,比如你第一节学数学,第二节学英语,第三节学语文,第四节又要学化学……,一门数学课学了十多年,愈学愈难,初中学不好,高中学不会,高中想弄懂,初中知识得回头打牢,学习的苦简直花样翻新,多种多样,这科虐完那科虐,再想想“学海无涯”无边无止,真不如弯腰锄草虽汗流夹背终到地头好歹有个盼头。于是选择辍学早早踏入 会经受磨炼也就见怪不怪了。看起来多么的无畏,为家庭分担经济的窘迫,实际上是在学业上彻底败下阵来,懦弱的逃避当了逃兵,从此别人眼前千条路可选,你只剩下独木桥能过。再与同学相逢,真可谓一别经年,尘满面鬓如霜,纵使相逢应不识,从此天涯是路人。

真到那时,只怕悔之晚矣,学生时代正值大好青春,正是振翅千里,意气风发之时,奉劝所有学生一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1月26日
下一篇 2022年1月2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