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数据打造反腐利刃,精准高效肃“蝇贪”

摘要:在大数据的科技支撑之下,“精准反腐”势必能够震慑更多的党员干部,让党员干部不想腐、不敢腐也不能腐。

近日,湖北省纪委公布全省运用大数据监督检查惠民政策的情况,并查实问题线索43.2万条的典型案例,引发了 会关注。

经九派大数据平台分析发现,截至10月24日,以“湖北大数据反腐”为关键词,其相关搜索结果约656000个。10月9日,人民日 以《湖北运用大数据“科技反腐”》为题对其进行 道后,各地方媒体纷纷表达了对此事的关注,话题热度亦随之迅速升温。在同时期内,湖北的宣传热度更是超过全国其他地区。

4个月完成8大领域“体验”,科技让反腐更加高效

2016年4月,湖北省通过调研发现,该省基层“苍蝇”式腐败仍然猖獗,存在着贪污、套取、虚 冒领、截留挪用、以权谋私、优亲厚友等隐性问题。而这些问题正严重吞噬着基层民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对此,湖北省委常委决定启用大数据开展惠民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仅仅4个月时间,湖北省纪委通过采集、整合、对比2014年至2015年全省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含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退耕还林补助等8个方面惠民政策落实情况数据信息,纠正查处一批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据荆楚 道,截止8月31日,全省共查出不符合政策规定领补贴人数317406人,涉及党员干部59209人,追缴违规资金1.22亿元,13504名党员干部违纪违规问题遭到组织处理。

若非得益于大数据的应用,这些基层的腐败问题或许很难被发现。湖北省通过实践证明,利用大数据反腐能为识别较为隐蔽的腐败问题,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思维方法,有利于纪检部门发现问题线索并开展工作。而大数据运用的越深入、越广泛,问题排查就越高效、权力寻租空间就越小。

大数据打造精准反腐利刃,让基层“蝇贪”无处遁形

在惠民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中,这些问题线索是怎么发现的?所谓的“大数据”技术到底是什么?查到的线索又是如何核实的呢?

使用大数据,源于湖北省委第四巡视组巡视十堰时的一个新点子。省委巡视组发现,在民生资金、政府专项资金的使用比对上,大数据比对成效明显,能够直观反映出相关问题和领导干部违纪线索。

后来,省纪委组织开发出专用的大数据监督检查软件,并在潜江和英山试点,取得了良好效果,随后全省“科技反腐”+“精准监督”开始发力。

至于如何用数据分析发现问题线索?据中央纪委监察部 站 道,所谓数据分析,主要是把民政、财政、农业、林业、住建等涉及惠民资金的部门原始数据,以及公安、税务等相关部门的数据集中到一起,要查哪一项,就把相关数据输入进去。通过大数据的采集和比对,为发现相关违纪行为和突破相关案件,提供了技术和证据支撑。比如低保、农补,把原始数据和公安部门的居民身份数据输入比对,就很容易筛选出哪些领取人“不存在”等等。

发现问题如何核查?据人民日 道,湖北省组建了1.69万个乡镇核查组,逐一入户核查,边核查整改边问责。据统计,全省已取消26万余人享受的不符合政策补贴,追缴退交违规资金1.22亿元,截留挪用的1982万元惠民资金重新发放给群众。

在大数据的科技支撑之下,“精准反腐”势必能够震慑更多的党员干部,起到“治未病”的效力,让党员干部不想腐、不敢腐也不能腐。

此次,湖北的大数据监督检查减少了基层“蝇贪”存量,推动了惠民政策的落实落地,也引来各地 友一片赞誉。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6年9月20日
下一篇 2016年9月2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