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机地图软件上,其实搜不到杨树浦驿站电厂党群服务站这个地方。最近的定位是“卡其乐园”,这座儿童乐园原是国棉十二厂,一度以生产卡其布而闻名。但就是这个地图上搜不到的地方,却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 红打卡点。
让红色变得时尚
这里是百年工业的启航点,它的历史和红色文化息息相关,是一块天然的四史讲述地。四史教育也是全民教育、 会教育,需要打开 会影响力;打造“ 红”四史学习驿站,就是希望吸引更多人走进来,于无声处听四史教育。
2019年10月1日,杨浦滨江2.7公里岸线正式贯通开放,定海路街道的党群服务中心——杨树浦驿站电厂站也随之运营。杨树浦发电厂建成于1912年,党群服务站所在的灰色建筑原是发电厂的3 煤炭转运站。谈到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的转身,杨浦滨江总是绕不开的一段。
这里也是去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中的一段。当时,世界各国艺术家结合杨浦滨江历史底蕴、空间特点和未来展望在地创作的公共艺术作品,不少留存在这里。在百年工业遗存和现代艺术改造间随手一拍,都是时尚大片。许多人正是看了媒体 道或小红书博主分享慕名而来,沿着滨江岸线一路寻来。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来到杨浦滨江,对杨浦区科学改造滨江空间、打造群众公共休闲活动场所的做法表示肯定,指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更是提升了这里的知名度。
作为驿站的品牌活动,复兴集以成为活化“四史”推广教育的承载体为目标,让驿站联结的党建联盟单位群策群力,讲好“四史”。首期复兴集邀请榆林窟90后守窟人邢耀龙讲述《复兴之溯——时间折叠之榆林窟玄奘取经图》,杨浦滨江80后建筑师秦曙讲述《涤岸之兴——杨树浦发电厂改建的故事》,让历史进程中的底片叠加在改革与复兴的交汇点。驿站工作人员介绍,今年还将做3期内容,由不同的联盟单位策划,主题不仅和四史相关,也紧扣在地文化。
6年挖掘在地文化
和定海路街道相关联的有两部影视作品,一是家喻户晓的电影《黄宝妹》,另一个是1985年播出的电视单本剧《穷街》。在《穷街》里,这样解释这块地方:“杨浦是上海的下只角,定海是杨浦的下只角,那定海就是下只角的下只角,下只角的平方咯。” 定海见证了杨浦近代工业的繁荣与落寞,读懂定海的记忆,就读懂了百年工业杨树浦的辉煌。在筹办和规划复兴集时,也没有回避定海那些与“穷街”相关联的灰暗历史。
2015年,定海路街道委托第三方 会组织上海乐益 区发展中心,以定海“穷街”为落脚点,致力于从在地记忆中挖掘发生在定海路街道的人文历史和时代变迁。“6年来,我们一直挖掘定海在地文化。”项目方负责人并非从小生活在定海,讲起这里的历史和文化,却能滔滔不绝。上世纪30年代的沈家滩工人识字班,中联村和沈家滩名字的来历……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都是她一点点从书中钩沉出来的。在杨树浦驿站电厂党群服务站的图书角,许多藏书是从旧书 上一本本淘来的。
6年来,街道工作人员与 会组织一起把有关定海的书翻过,同时走街串巷地寻访,一趟趟和居民开座谈会,一家家听他们讲故事,也在通过寻迹定海项目,整理这里的城市档案。正是有了寻迹定海的项目积累,驿站以“百年工业、红色工运”为主题,以杨浦滨江的涤岸之兴为契机,用特色文化标识打造有品质的党群文化服务。
“如果有人问我,定海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定海是逼仄空间里的绿意天堂。屋檐下摇曳的石斛、窗台上的青葱、蔓延到电线上的丝瓜藤,无时无刻不在告诉我,无论身处何地,美好是人类恒定的追求。”据悉,定海路街道正打造寻迹定海3.0,把这里的老弄堂记忆以 区青少年教育的形式继续传递下去。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