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巴基斯坦,8架“枭龙”战机为习主席专机护航。消息传来,航空人特别是成飞的干部职工深感骄傲、备受鼓舞,“枭龙”研制的峥嵘岁月仿佛又浮现在眼前。
“枭龙”战机是由中巴联合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是中国航空工业根据国际市场需求,按照市场规律运行,探索全新研制思路的一次精典之作,从设计发图到原型机首飞成功,只用了13个月的时间,其研制速度之神奇,足以彪柄航空史册。
热血丹心铸利剑
2002年,当“枭龙”战机原型机实现开铆之际,中航工业成飞就正式开启了昼夜兼程的倒计时工作模式,不仅考验着制造技术,更考验着全线研制人员的精神意志。
数控加工厂有300多项大型零件的加工任务,承担了攻城拔寨的尖兵重任,各级干部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就摘掉乌纱帽”;技装公司在时间非常紧的情况下,先后完成了1200多套新制工装、2683项模线设计、7013块样板制造的任务,打了一场拼搏的攻坚战。在部总装的现场,鲜红的青年突击队队旗、共产党员先锋队旗、巾帼突击队队旗是一道道最靓丽的风景,展示了“情系蓝天写华章”的激情与豪迈。在一连串的接力赛后,“枭龙”研制的接力棒交到了试飞站的手中,而留下的周期只有短短的30多个工作日。试飞站郑重宣布,“枭龙”进站,正式开启“7·24”模式,每周7天,每天24小时连轴转,在会战中人人练成过硬的“夜猫子”。30多个日日夜夜,试飞站的干部职工硬是以杜鹃啼血般的执着、精卫填海般的信念,让晚点的列车准点出发。2003年8月25日,成飞人翘首期盼的时刻到了,在川西平原一个叫黄田坝的地方,一架雏黄色的枭龙刺向了苍穹。
400多天的研制周期,成飞日夜鼓角相闻。将士们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把节点做成了亮点。因为成飞人深深地懂得,“枭龙”研制是一场保卫战,保卫的是中国航空工业的诚信,保卫的是中国航空工业的荣誉,保卫的是成飞干部职工敢打硬仗的光荣传统。
“枭龙”战机以其在运作模式和研制周期上创造的奇迹,在中国航空工业新机研制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漠深处航空情
2006年的初夏,一道金色、静谧的晨光照亮了西北大漠深处的机场跑道,“枭龙”战机的武器系统测试拉开了大幕。
茫茫戈壁,“枭龙”要完成三种型 武器发射:近距格斗、超视距攻击和远程对地精确打击,这三种试验必须达到起落有效率100%。五月上旬,试验团队浩浩荡荡奔赴靶试基地,也是3个多月的时间,也是任务艰巨,压力山大。大漠的荒凉,他们无所畏惧,条件的艰苦,他们坦然面对,因为他们要让所有人看到“枭龙”是中国最棒的战斗机。在“枭龙”战机正式靶试的那一天,所有参试人员都怀揣着激动与紧张的心情默默地祝福,焦急地等待。苍天不负有心人,大漠眷顾航空情。当全体参试人员清晰地听到了“机、弹安全分离,飞机发射任务顺利执行完毕,开始返航”的消息后,人群沸“腾了,大家相互拥抱、欢呼雀跃、击掌祝贺,这一刻,所有的艰难困苦都化作了激动、幸福的泪水。
靶试成功,标志着“枭龙”总体技战术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和检验,为实现“国际市场化”的发展战略,为“枭龙”拥有更完美的综合作战效能奠定了坚实的科研和技术基础。
异国他乡写忠诚
2008年,中巴“枭龙”战机的建线合同正式敲定。7年多来,成飞先后有近2000人次在异国他乡履行使命,传承着中巴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由于种种安全因素,成飞的建线人员禁止外出,他们最短的在这里工作半年,最长的已经坚守了数载,成飞的建线人员幽默地称它为“中国城”,在这座小城里发生了许许多多令人感动的往事。
厄尔多语是巴方的母语,所以对于英语的运用,巴方很多操作工人也无法达到流利会话的程度,工作中双方很多时候都用肢体语言交流,常常为了比划清楚一个专用名词得费老大的劲儿。除了比划,手机翻译软件也起到了作用,由于很多师傅没有学习过音标,不懂得发音,直接用手机翻译后递到对方面前,如此进行简单会话。大家都在相处中渐渐磨合,熟悉对方的语言。有一次,工艺人员去总装线上协调工具,由于太专业,手机翻译软件不起作用,肢体语言也失去了用武之地,就在力不从心之际,一位从旁边走过的成飞师傅仅仅一个单词就打破了尴尬,解决了问题。原来,这位师傅已经是一位老建线了。成飞的师傅们为了把自己的经验和技术真心传授给巴方人员想尽了办法。
每到农历春节,一个个越洋电话连接的是海外赤子与祖国的距离,承载的是对家乡、对亲人无尽的思念。杨师傅在与家人通电话、互发短讯的过程中,学会了上 。于是, 上视频成了“中国城”里最时髦的交流,大伙亲切地称之为“中国城里的 上新年”。
异国他乡,最难熬的就是遥远的寂寞。每当一批赴巴人员即将回国的时候,巴方都会举行欢送仪式,巴方的学员会为中国的师傅精心准备小礼物。每当问及收到礼物的心情,师傅们都会说很温暖、很感动。有一次,巴方一位学员由于家里有急事,不能及时赶到欢送现场送别师傅,为此他愧疚了很久。师傅回国后,他常常打电话说起此事,表达歉意,还说一定让下一批回国的师傅帮忙把礼物带回中国。这样的情谊在一批批赴巴建线人员中广为流传。
呕心沥血,那是热血铸剑的真实写照;奉献智慧,那是航空 国的深情礼赞。7年多来,中巴建线员工用智慧、用责任书写着对祖国航空事业的忠诚。
斗转星移,岁月如梭。“枭龙”战机先后多次亮相各种航展,特别是巴基斯坦空军飞行员驾驶“枭龙”战机在珠海航展上的精彩表演,曾吸引了无数的航空迷。2015年6月15日,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巴黎航展拉开了大幕。中巴联合研制的“枭龙”战机再次登上国际舞台,参加飞行表演,与世界先进战机同台竞技,展示“枭龙”战机的优良性能和威武英姿。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