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点。近年来山东省深入推进生态宜居乡村建设工作,取得一定工作进展。为更全面把握该领域工作的现状和问题,2018年山东省经济 会综合调查对全省农村居民的生态环境评价、人居环境改善情况、环保意识与行为等进行数据采集,调查发现山东省农村人居生态环境整体建设情况较好,未来应从加强制度建设、加大公共投入的“硬件建设”和提高农村居民参与积极性、激发其环保内生动力的“软件建设”两方面同时发力,提升工作实效。
图片 | 络
农村人居生态环境整体评价良好,但亟待解决水污染防治和乡村道路建设问题
调查显示,当前山东省农村的生态环境情况整体良好,54.8%的农村居民认为其所在村庄没有生态环境问题,46.3%认可村庄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农村居民最不满意的生态环境问题前三位分别是饮用水水质(22.2%)、河湖塘等水污染(13.2%)和空气质量(11.8%)。农村居民最不满意的公共基础设施问题前三位分别是乡村道路(19%)、公厕数量质量(18.5%)和排水管 设施(17.4%)。
针对农村居民最为关心的安全饮水和污水治理问题,一要建立健全环境监管、执法监督、保护补偿和责任追究等一系列制度,将农村水资源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体系中一并管理;二要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源的检测工作,严格按照与城市评价指标一致的标准,对农村饮用水水源进行实时监测并发出预警。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应加大对乡村道路建设的人力、财力、物力保障,为乡村振兴提供基础保障;二应加大公共投入,推进“农村六改”,集中治理农村的脏乱差现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厕所革命初具成效,需建立“建管护”三位一体长效机制;生活污水处理手段滞后,宜推进污水厕所一体化改造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要求:“重点做好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把乡村建设得更加美丽。”这也正是山东省近年来的工作重点和难点。调查显示,山东省农村“厕所革命”取得一定成效,37.6%的农村家庭使用可集中处理的抽水马桶;20.9%使用无集中处理的抽水马桶;但仍有38.8%的农村家庭使用旱厕;0.7%无专用厕所。未对厕所粪便污水进行集中处理的家庭中,45%自行回收作为肥料燃料;41.2%自费请人清理及进行无害化处理;9.6%由所在村庄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只有4.2%随意倾倒排污。下一步应在明确标准、严控质量、满足需要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厕改工作,鼓励 会资金参与,并构建相应机制,保障已改造厕所的维修、清运、利用等后续养护,加大粪污处理和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防止厕所革命流于形式化、表面化。
调查发现,山东省农村地区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较为缺乏,40.7%的农村家庭将生活污水通过排水沟排到屋外;35.5%排入下水道或自家污水下渗池;15%直接泼到院子里或浇地;仅8.8%经下水道收集后统一净化。下一步,应加强农村改水与改厕工作的紧密衔接,加强农村污水集中收集处理。推动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由城市向农村延伸,探索推广适用农村实际的污水收集处理模式,积极试点由政府牵头并提供补贴,村委会自收自支的治理模式。
环保领域意识和行为之间、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之间呈现巨大“堕距”,应强化环保的监管、奖惩手段,深层次激发环保动力
调查发现,山东省农村居民有一定环保意识,但缺乏相应环保行动;环保行为在公私领域也呈现出不同面貌,私人生活领域的环保行为多于公共生活领域。如一方面大部分居民有较好的私人环保习惯,会自觉注意日常生活中的节能降耗,过八成人士会为环保而减少烟花爆竹燃放或节约用水,近六成人士会自备购物袋以减少白色污染。另一方面,公共型环保行动相对较少,如从未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在发现破坏环境的行为和事件时不立即举 或采取行动的人数均过半。
会科学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www.shekebao.com.cn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