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再陷“盗刷门” 处理有别售后弊端显现

继降频门后,苹果手机又陷入风波之中。一场大规模的“盗刷门”事件正在上演。

近段时间,全国多地苹果手机用户反映他们的苹果手机出现了异常支付,数额从数百元到数万元不等,盗刷款项均为免密支付,涉及面广泛。

对于为何会出现盗刷的情况,目前苹果公司也尚未给出说明。

苹果ID被盗刷频现

受害者已达数千人

一位用户表示,自己的苹果账 被盗刷用于一款游戏App消费,本人毫不知情,苹果客服表示拒绝退款,查不出原因,无法申诉……更多的人在受害中。

业内数据公司透露,目前据不完全统计,苹果此次盗刷事件的受害人已达数千人。 络上,苹果ID退款盗刷、苹果手机盗刷维权群等一系列微信和QQ群成立,群员讨论热烈,并有意维权。

据悉,此次被盗刷的用户大多设置了免密支付,没有限定免密支付的频次和额度,被盗刷时苹果账户先是莫名其妙地在其他设备登录,随后出现密集盗刷情况。

有市场人士称,苹果账户盗刷现象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其背后有完整的犯罪链条。近年来,有人长期通过攻击 站或者购买的方式,获取海量的账户、密码、邮箱等信息。一些人用这些信息“撞库”,从而获取正确的苹果账户ID及密码;另一些人利用苹果免密支付功能,大量购买游戏装备,并拿这些道具销赃。

目前,被盗刷的用户人数还在不断扩大。苹果方面表示将进行调查,但未对“盗刷”的具体原因给出正面回应。

对于在此事件中苹果公司是否有责任,北京威诺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杨兆全表示:“ID被盗不排除是苹果手机的软件出现了漏洞,消费者应紧密关注苹果公司的调查结果,并督促其尽快查清原因,进一步加强软件系统的安全性。如果是手机软件出现漏洞,苹果公司应当承担响应的责任。苹果公司作为APP Store服务提供商,有保障其所提供的服务安全的义务。苹果公司如未尽到安全保障、安全提示的义务,应承担责任。苹果用户也可以根据《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维护自身的权益。”

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则认为:“手机扣款、恶意程序攻击等现象,此前在短信被用户频繁使用的年代,也发生过。如今,苹果用户所遭遇到的问题,可能是手机系统遭到了攻击,苹果没有守住‘门’,其肯定是有责任的。在智能手机的不断升级之下,手机与支付平台绑定,演变出新的游戏规则,出现了新的责任界定。恶意程序是如何进入手机的、在哪个环节出现纰漏,这是苹果需要调查的。今天苹果所遭遇的责任界定等问题,或在未来促成手机行业形成新的标准。目前,苹果手机操作系统的用户量巨大。在事故中调查清楚原因、界定好责任,这也是作为行业的领头羊所肩负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处理方式有别

售后弊端显现

面对苹果的“不赔付”态度,还是有众多消费者向苹果公司进行了投诉并要求索赔。但据了解,只有少部分人在沟通中得到了全额退款的处理,大部分受害者的处理结果仍为“等候通知”或直接被拒绝。

甚至 络上有人专门整理出了“与苹果客服的沟通技巧、注意事项等”。有用户反映,目前苹果对于赔付问题,也拿出了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对态度强硬的“钉子”用户退款,对普通用户拖延或拒绝退款。

目前,中国仍然是iPhone的最大市场,苹果手机也高度依赖中国市场,并拿走了其在智能手机市场大部分利润。有资料显示,中国市场已占世界所有活跃的iPhone市场的三分之一,有2.43亿iPhone用户。而如今,苹果在中国市场的售后弊端频现,引发用户的不满。

“事件发生至今,苹果还没有给出明确的态度和处理方式,这是其售后在中国市场存在的问题。从其刚开始的态度可见,苹果对此事的官方表态是‘不赔偿’,但遇到‘钉子’用户,其会衡量成本,消化‘钉子’用户减轻压力,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中国消费者应当懂得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孙燕飚认为。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8年9月9日
下一篇 2018年9月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