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互联 +”时代 络祭奠让追思多一种选择 络祭奠:跨越时空悼故人
□ 本 实习生 陈力嘉
青山环绕、白鹤飞翔的画面配上悠远的背景音乐,墓碑、蜡烛、鲜花、焚香等一应俱全……近年来, 络祭奠活动兴起,成为清明节新气象。
络祭奠形式多样
小徐是一名在校大学生,从2020年开始,他就多次参与 络祭奠活动,为“远方的人”哀悼。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想起武汉的朋友经历了那么多个提心吊胆的日夜,我十分悲痛,所以得知有 上疫情纪念馆的时候,就第一时间参与了。”小徐回忆说。
从那一次开始,小徐便陆续参与了不少 络祭奠活动,例如怀念革命先烈,具体形式包括在 络纪念馆为先人献上鲜花、留下寄语以及点燃一支蜡烛等。“有一年去贵州六盘水的博物馆时,我还参与了场馆推出的扫码参与缅怀活动。在页面中,不仅能看到许多先烈的生平,我还能通过写信、寄语的形式向先烈说出自己心中所想。”
在小徐看来,虽与逝者不在同一时空,但通过 络祭奠的方式,能有效传递情感,能和多数人在情感上同频共振,而且 络祭奠的形式多样,成本较低,这是他这几年来一直坚持 络祭奠、 络缅怀的原因。他希望通过这样一种力量,为大家带来温暖与希望。
这些 络祭奠平台上的祭奠方式也与现实中的祭奠行为相似,如为逝者创建纪念馆、送上一束鲜花、点上一支蜡烛等。同时,还有一些小程序会推出H5、莲灯许愿、云上寄语等祭奠形式,如“ 信宝坻”作为官方政府 ,在清明节前便推出了“微祭奠”的小程序,点开小程序便是 友的“寄语”选区,许多 友在寄语区怀念逝去的人。
隔空对话传递思念
除了专门开发 络祭奠的平台,在微博和豆瓣上,也有许多 络祭奠的小组,专供 友投稿发帖怀念已逝的亲友。
今年50多岁的云南昆明人林女士总是在无数个深夜点开小组“ 络公墓”的页面,看着帖子中的内容陷入回忆。2021年,她的弟弟由于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过世,当时远在国外的她由于时差关系,得知噩耗时已天人永隔。
“他去世前一天还在给我发信息说找到了新工作,我叮嘱他要注意安全,谁知道那短短几句话便成了我和他的诀别。”林女士悲恸地回忆,由于身在国外,无法第一时间赶回国内送弟弟一程成了她心中的遗憾。后来,林女士将对弟弟的悼念写成帖子在小组中投出,此后一年持续记录与更新:
“弟弟,夏天来了,万物初成,池塘里的荷花和莲叶正在长成中……”
“还有三天就是你入土为安的日子,把你爱唱的这首歌送给你,姐姐天天都在想你。”
在林女士的笔下,弟弟仿佛从未远离她的生活,而是在用另一种方式陪伴着林女士和她的家人。在帖子下面,也有许多素不相识的 友与林女士一起怀念着她的弟弟,共同在 络这个大平台中用点滴温暖帮助林女士度过每一个因为思念亲人而伤心的夜晚。
“通过 络缅怀、 上倾诉的方式,我的思念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曾经我一度因为承载不了这么多的情绪而感到异常痛苦。”林女士说。
与至亲离别难免是煎熬的,在失去弟弟的这一年,林女士无数次在思念中沉浮,但所幸有这么一个公开的平台能让她有所倾诉,无时无刻地缅怀已逝家人。“我希望能通过 络祭奠这种方式帮助那些未曾谋面的人渡过难关,我也想为他们撑一次伞。”林女士说。
同频共振疏解悲痛
林女士参与的“ 络公墓”小组,是现居山东济南的张子鹤管理并参与创建的。这是豆瓣上一个专供 友悼念已逝亲友的公开小组, 友可在小组内发表悼念的帖子,表达思念。
在这个小组中,几乎每一篇帖子都记录着真挚的思念,在这些哀悼已逝亲友的帖子下方,都会有张子鹤点蜡助念的身影,“我想用这种方式让他们知道,他们并不是一个人”。
张子鹤和他的朋友几乎每天都会上小组浏览观察,看是否有新的帖子出现、投稿的 友心理状态如何。张子鹤说,在小组中,他不仅是一名管理员,在某种程度上,他还是众多 友的心理监测师。
“这种公开的 络祭奠平台其实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的存在能让更多沉浸在悲伤中的人直接抒发感情;另一方面,面对至亲之人的离世,一些 友处于比较危险的状态,如果处理不当则有可能走向极端。它就像森林中的一点火星,如果不及时扑灭,就会成为燃烧整个森林的熊熊烈焰。”张子鹤说。
为了能够及时给小组中的 友提供心理帮助,张子鹤在小组中设置了各地心理救助热线电话,并实时观察 友的情绪动向。
死亡是沉重的,但张子鹤和他的朋友选择直面。“无论怎么逃避,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学会如何面对离别。在这个小组中,我希望为大家提供一个庄严的氛围,没有营销、没有所谓的公开跟帖纪念活动,每一个人都可以平等地、安静地在小组里悼念自己的亲朋。”张子鹤说。
张子鹤认为,人的思念是无形的,它的存在并不会因为悼念形式如何而增一分或减一分,只要人们怀着最真诚的感情,即使相隔万里,思念也能分毫不差地送达。(赵 丽 陈力嘉)
(法治日 )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