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些关于“数字时代”的文章,指向未来的,从中了解到两个有意思的观点。
观点一:随着 会发展,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最终在这个“数字时代”可以实现,“万物可互联,一切可编程”;
观点二:在数字化时代的发展中,随着“数字化”程度的提高,可以用于机器学习或者说是机器训练的数据越来越多,编程的自动化也将越来越容易实现,最终不仅仅是上一个观点的“一切可以编程”,也将最终实现“人人可编程”。
“软件工程师”这一职业从2015年以来一直因薪酬的不断提高而被市场质疑是“泡沫”比较严重的职业,但直到现在依然没有“破”,不仅没有“破”,每年还在不断的提升,小公司都在向“大厂”看齐。近两年因为“疫情”原因,“数字化”得到催化,加快了发展进程,“十四五规划”中将国家数字化建设列为“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一步,作为“数字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软件(灵魂)工程师”,自然又得到了进一步重视和升华了。
软件工程师是一个有意思的职业,之所以说是有意思,是因为这是一个进行“越迁”的职业。无论是什么起点,只要你想成为“软件工程师”都是可行的,甚至可以成为行业里的“大牛”,真正的一个可以实现“英雄不问出处的职业”。没记错的话,有不少大牛都是自学成才的,包括初中学历搞出来“熊猫烧香”病毒的家伙,当然这是一个发展“歪”的例子,在国外就更多了。
我们来说说观点一,“万物可互联,一切可编程”。随着“数字化”程度的提高,实现万物可互联是必然的,“物联 ”这一概念从提出到现在,已经是初见雏形了,小到智慧家居,大到智慧城市、智慧地球,万物皆可互联的时代已经近在眼前了。说完这些,我们也就不奇怪“一切可编程”的概念了,因为跟设备或机器的“沟通”要通过“机器的语言”嘛,那就是通过“编程”来实现对机器的驱动,所以“编程语言”是与“机器”实现“沟通”的语言。软件工程师又是掌握这门语言的人,他们自然而然是这个时代的可期待的人儿。
观点二是“人人可编程”,这一观点很多人是不能理解的,毕竟现在来看的话,编程还是一个相对来说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不是所有人能掌握,会打一个问 ,甚至认为是不可能达到的。有这想法的人,我相信肯定是被软件工程师满屏的代码给吓到了。我们先暂且不说这个,我们看一下机械加工这个工种的发展,从纯手工打造,到半自动机床,再到数控加工中心,再到“3D打印”……需要人去干预的东西越来越少了,更多的操作和运算都是由计算机去完成了,到最后就是“一键完成”。站在几十年前想这个,也是认为“天方夜谭”,事实上今天已经做到了。很多制造业在2019年之后就开始喊“一件定制”,到今天是“所见即所得”,就是这么高效。
当然还有促进未来实现“人人可编程”的两个重要因素:一是“计算机编程”已经进入了小学校园,当作是一门课程,加上校外也开始有很多针对个阶段学生的“计算机编程”的培训机构出现。所以,相比之前,未来“编程”将是像语数外一样的基础课程,可以理解成是掌握了一门“语言”,只不过这是计算机语言而已;二是“编程”已经变得越来越模块化、可视化和智能化,如上面提到的“AI编程”在一些编程工作中可以完成80%的工作量,未来可以提高到更高,甚至是100%也未尝不可。
说到这里,我们可能会想问“软件工程师”的工作在未来都已经被“AI”给干了,那他们还需要干些啥?确实是一个好的问题,我猜想那个时候“软件工程师”更侧重在顶层设计和计算机的底层逻辑的研究,所以想在这个领域好好发展的“软件工程师”们,除了要保持一个“终身学习”的态度之外,还要不断的提升自己对于产品设计和计算机底层逻辑的研究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迎接数字化时代的到来。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