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 太原2月2日电题:要想绕开很容易!青少年防沉迷系统“防了个寂寞”?
目前,各地纷纷开启寒假模式,不少家长希望通过青少年防沉迷系统控制孩子上 的时长。
青少年防沉迷系统是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推动下,由各主要游戏、视频、直播等 络平台推行的软件系统。进入“青少年模式”后,用户的使用时段、在线时长、服务功能等会受到限制,且只能访问青少年专属内容池。
(小标题) 上找个通缉犯的身份证 就能登录,花60元买攻略破解限制
黄晴是重庆一家教育培训机构的英语老师,每周末给初中生上课。她发现,一下课孩子们就聚在一起玩手机游戏,热火朝天。“防沉迷系统压根啥也防不住,这么长时间,还没听说过哪个孩子因为防沉迷系统不能玩游戏的。”黄晴说。
“现在女生玩装扮类和养成类的游戏比较多,虽然都需要实名认证,但我用妈妈的微信就能登录。很多游戏都是这样,微信、QQ登录以后就不会再问其他信息了,默认你是成年人。还有很多 页上的小游戏不需要注册登录,直接玩。”
“很多游戏要用身份证登录,但不需要人脸识别,有的同学甚至在 上随便找一个通缉犯的信息,把其身份证 输进去就可以玩了。”
(小标题)平台“打折”落实注册实名制
有的平台虽然要求实名制注册,但只认身份证不认人。有一些青少年会用家长的 码登录,有的随意在 上找个身份证 码就能登录。
此外,很多平台设置的“游客模式”不需要任何身份验证,为青少年开了“方便之门”。
此外,不同平台各自为政,也让防沉迷系统在一定意义上失去了作用。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不同平台对于青少年模式下使用时段、受限时长、服务功能的规定各不相同。不少家长直言,就算所有平台都设置了青少年模式也没用,“孩子这个玩一会儿,那个玩一会儿,一整天就过去了。”
(小标题)警惕企业对未成年人进行数据和 交绑架
目前,各平台的青少年模式仍然依靠用户的自主选择,如果没有家长监督,未成年人完全可不选择此模式。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青少年群体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用户群体,防沉迷系统的设置其实违背了企业商业利益。企业应不断提升 会责任,加大在青少年防沉迷系统上的技术和资金投入,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对企业不规范行为的惩戒。
针对不同平台防沉迷系统各自为政的问题,熊丙奇建议,政府要推动建立统一的强制性防沉迷系统,要求各平台系统联 、信息共享,同时同步处理未成年人的数据,“比如一个孩子在某个平台上玩到规定时限后,这一天在其他平台上都不能再玩。”
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王四新表示, 会各界要不断创新对未成年人 络权益的保护机制,防范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行为,防止个别企业和个人对未成年人进行数据和 交绑架,将其变成围猎的消费对象。
“要解决青少年沉迷 络问题不能单纯依靠技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家长和学校都要引导孩子,让孩子拥有广泛兴趣爱好和丰富的课余生活,学会如何安排时间。“孩子的主体性增强,就会认为 络只是个工具,不会沉迷其中。”(完)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