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馆”整合加速 文化大放异彩

70年焕然邑新之侨乡文化

江门市美术馆和江门市文化馆新馆改造升级是江门市重点工程“四馆整合项目”内容,也是近年来,江门市文化事业建设不断提速的见证。

江门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将今年定为江门市“公共文化事业建设年”。江门市紧紧围绕公共文化事业建设年各项目标,强化措施、加快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

美术馆升级

为市民打造美术盛宴

江门市美术馆馆长王畅怀介绍说,“我们全面梳理了1869年以来150年的美术史。”

江门市美术馆(又名李铁夫美术馆)坐落在江门市院士路五邑华侨广场内,于2005年12月26日正式建设,其升级改造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馆改造”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市美术馆率先进行内部升级改造,于2017年7月进场施工,至2018年12月完工,今年3月进行了试运营,6月正式对外开放。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前景广阔,充满机遇,我馆将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大湾区华侨华人文化交流与合作,助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和腾飞。”江门市美术馆馆长王畅怀说。

作为公共文化载体之一的江门市美术馆,升级改造除了硬件外,软件方面也有着自己的“计划”。江门市美术馆以江门本土美术名家为主体的“五三一”美术系列工程(即举办五类大型展览,出版三套美术丛书,举办一个美术名家论坛)为核心,陆续推出“百年司徒——司徒氏家族艺术特展”“先驱——李铁夫与早期华人华侨美术家群体研究展”“司徒三杰——司徒汉、司徒乔、司徒杰兄弟艺术展”等一批集学术性、艺术性于一体的美术名家展览。

文化馆升级

打造侨乡文化艺术新高地

9月16日,江门市文化馆位于五邑华侨广场的新馆启用。新馆的投入使用,为江门市群众艺术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舞台。未来,市文化馆将结合新馆功能定位,努力打造侨乡文化艺术新高地和国际文化交流新平台,为江门文化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如今,走进江门市文化馆新馆,让人眼前一亮。在延续现有建筑整体风貌的前提下,完美融合了江门本土文化元素,颜值和内涵大大提升。新馆实际使用面积1.3万平方米,设有文化剧场、多功能厅、舞蹈室、活动室、培训室等功能区,布局合理,具备演出、培训、讲座、展览等文化功能,将极大提升江门市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新馆位于市区中心位置,它的建成将吸引更多人走进文化馆,了解江门文化。其中,能容纳550人的文化剧场是新馆的一大亮点,宽16米,深18米,舞台严格按照正规标准设计,多层次的灯光效果和音响设计将增强舞台呈现的纵深感和立体感。

位于一楼的“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和“江门市工艺美术展厅”,由江门市文广旅体局、市城镇联 共同使用,并委托江门市工艺美术协会实施和管理,不定期轮换展示各级非遗和工艺美术作品。“新馆将为群众提供更多参与度更高、互动性更强的高质量的文化服务。”市文化馆长蔡朝阳说。

延伸

启动建设一批 重大文化设施项目

今年5月江门市政府出台了《江门市公共文化事业建设三年工作方案》,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江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突破口、重点和路径。

全市启动建设一批重大文化设施项目,如江门五邑图书馆改扩建项目和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升级改造项目,蓬江区文化中心、江海区图书馆、恩平市图书馆和博物馆建设项目等。

目前江门市美术馆、江门市文化馆已正式开放,江门五邑图书馆改扩建正在推进,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升级改造、江门市体育运动学校扩容提质的项目正在建设。推动各市(区)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其中,蓬江区文化中心已开展基建工程;江海区图书馆已开展基坑工程,预计年底前能开展建筑建设工程;江海区已选址陈少白故居作为江海区博物馆进行改扩建工程,预计8月能完成并对外开放;台山市华侨文化博物馆项目已立项,鹤山铁夫美术馆已出设计方案等,恩平市图书馆和博物馆项目正式进入施工设计阶段。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8月21日
下一篇 2019年8月2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