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随着2021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在天津东丽湖开赛,天津多个区级政府开始摩拳擦掌聚焦智能 联汽车产业。据悉,东丽区计划在本届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结束后联合SAE等机构持续面向行业开展汽车智能化验证,打造智能驾驶“名片”。与此同时,天津(西青)国家级车联 先导区正加速建设,成果频现。而坐拥天津市智能 联汽车人才创新创业联盟的宝坻区,最新推出了智能 联汽车人才新政,旨在打造世界级智能 联汽车产业集群和人才高地。
各地政府纷纷加码智能 联汽车,是因为其巨大的产业空间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业内人士认为,2021年是落实车联 产业开展高级别自动驾驶规模商业应用的元年。传统汽车企业积极推动智能 联汽车产品研发的同时,苹果、百度、阿里、小米等互联 公司也正从多种途径布局智能电动汽车行业,谋划造车大计,智能驾驶进入寻常百姓家仿佛指日可待。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中国将在五年内实现低速驾驶和停车场景下的自动驾驶,在十年内实现更多复杂场景下的自动驾驶。到2040年,道路上行驶的车辆将有四分之三是智能驾驶车辆。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推进,软件、算法等逐渐成为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核心竞争力,“赛道”的转变令互联 企业优势凸显;同时,传统车企也在积极寻求智能化转型,这将对汽车产业产生深远影响,并带来诸多挑战。其中,安全性问题尤为凸显,主要包括以下三大方面。
挑战一:海量代码的功能安全缺陷
近年来,随着智能 联汽车先进功能越来越多,集成度、复杂性增加,安全问题开始凸显,由功能安全引发的自动驾驶事故比例逐渐增多。所谓功能安全,即电控系统失效故障导致的不合理安全风险。360集团董事长周鸿祎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汽车代码数量激增带来的安全缺陷呈指数级增加。
周鸿祎说:“未来衡量车的指标不再是马力,而是算力。以后每个汽车都是移动的计算中心,直接后果就是代码的成倍增加,目前可能是数千万行代码,未来自动驾驶可能需要3亿到5亿行代码。任何故障和漏洞都可能导致汽车功能失效。”
“手机、电脑死机了可以重启,汽车死机了就是人命关天。”周鸿祎补充说,如果把原来传统的解决手机、电脑安全的思路照搬到汽车领域,肯定是行不通的,需要有更高级别的安全保障。
北汽新能源工程研究院院长杨子发表示,为确保功能安全,硬件平台要完成4G向5G的转变,满足智能驾驶对高带宽、高安全、低时延的通信技术的发展需求。核心软件要自主可控,并在OTA方面实现由功能向服务的转化。
挑战二:车路协同的 络安全风险
随着智能驾驶车路协同的等级提升, 络安全风险也在增加。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车联 里的大量传感器永远在线,但是因为功耗问题相对简单化,安全防御能力有限,因此很容易被木马入侵。同时,基于车联 单点到多点的工作模式,一辆车可能把数据发送给相邻的所有车,类似的大量直接通信会带来新的安全问题。
防止黑客攻击是保障智能 联汽车安全行驶的关键。中汽数据有限公司智能 联部部长张亚楠说,一旦车辆受到黑客攻击,它会变成“僵尸”车辆,从而引发大规模的交通事故,威胁 会安全及人身安全,因此这就给政府和车企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国家层面,应加快推进标准制定,不仅包括汽车产品信息安全的技术标准,还须明确 络安全漏洞管理规定,令车企有章可循;在企业层面,利用技术手段,加强安全分析和监测,保障车辆运行中的 络安全。
挑战三:车辆行驶的用户信息安全
随着汽车智能化水平提升,数据量在不断积累,其中包括大量的个人信息和隐私,可能存在的信息泄露风险引发广泛担忧。“智能汽车每天制造的海量数据为什么被收集?哪些数据被收集?又会被谁所使用?会不会被泄露?这些问题即将成为智能汽车时代继里程焦虑、充电焦虑之后新的用户焦虑。”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首席战略官郑刚说。
邬贺铨指出,车联 收集的数据,理论上覆盖范围越广,越能精准掌握交通全局状况,有利于优化道路交通。但对于车主而言,却很不透明,很多时候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散播出去,例如车辆出发地、目的地、行驶路线、行车轨迹等信息,很多属于车主的隐私。因此,车联 覆盖的信息边界和信息权限问题,值得探讨。
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克强认为,目前急需建立一个统一可控的技术平台,形成一套贯穿车、路、云、 等整体信息和数据的安全体系,在实现信息安全的基础上,推动产业资源和技术资源的融合,使行业步入正轨。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 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