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30年的中俄首座跨境公路桥——黑龙江大桥

5月31日,中俄界河黑龙江(阿穆尔河)的跨境大桥——黑龙江大桥正式合龙。黑龙江大桥创造的“第一”:中俄界河黑龙江首座跨境公路桥、中国高纬度寒冷地区首座钢结构矮塔斜拉桥、主桥钢梁为我国首次生产并使用的可耐零下60℃钢材。自1988年中俄双方达成共建意向到2019年大桥正式合龙,黑龙江大桥项目历经了31年。

“中俄双子城”黑河市与俄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江相望,最近距离不到700米。以往两城没有一条陆运通道,依靠单一水路运输。为了改善黑河口岸的通关环境,满足货物运输和人员往来的要求,1988年,当时的苏联向中方提出了共同建设黑河黑龙江大桥的建议。

▲ 项目位置

让我们回顾三十一年来的黑龙江大桥项目发展过程!

  1. 1988年7月两国开始动议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黑龙江(阿穆尔河)大桥项目
  2. 1995年6月中俄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共同建设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阿穆尔河)大桥的协定》(简称《建桥协定》)。
  3. 2005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了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 告。

接下来是长达八年的停滞

  1. 2014年10月《中俄总理第十九次定期会晤联合公 》 中特别提出:抓紧协商《1995年6月26日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共同建设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黑龙江(阿穆尔河)大桥的协定〉的补充协定》。
  2. 2015年9月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活动后,在中俄两国元首见证下,双方正式签署了《关于修订1995年6月26日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共同建设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黑龙江(阿穆尔河)大桥的协定>的议定书》。
  3. 2016年12月24日黑龙江大桥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4. 2018年10月13日黑龙江大桥中方段主体工程全部完成。
  5. 2019年5月31日黑龙江大桥正式合龙。
  6. 2019年6月黑龙江大桥正式进入桥面施工阶段。

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黑龙江(阿穆尔河)大桥起点位于中国黑龙江省黑河市长发屯,终点位于俄罗斯阿穆尔州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卡尼库尔干村,路线全长19.9公里,中方境内长6.5公里,俄方境内长13.4公里。全线控制性工程黑龙江大桥长1284米、宽14.5米,主航道跨径147米。主桥采用矮塔斜拉桥,钢混叠合梁结构,自平衡三阶段顶推法施工。项目概算总投资24.7亿元人民币,计划工期三年,计划使用期限为100年。

整个项目面临着施工标准不统一;建设与运营模式不统一;地处高寒地区,昼夜温差大;环保要求高;黑龙江水文环境多变;工期紧张及管理精细化水平高等挑战。

如何解决这些难点?

? 中俄双方开创性地提出“共贷共建、同步实施、统一运营、收费还贷”的跨境基础设施建设新模式。

? 施工标准采取“就高不就低”,选择高标准一方为施工标准。

? 采用顶推施工工艺完成矮塔斜拉桥的施工,节省时间、成本和空间,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 主桥钢梁由鞍钢定制研发Q420F级耐候钢,既降低了大桥的后期养护成本,又增强了对环境的保护。

? 采用BIM技术为实现所有工程设计信息的管理和交换创建数字化环境。

▲ 黑龙江大桥渲染图

黑龙江大桥项目引入了Bentley平台、跨世纪(KSJ)自主产品正向设计BIM软件CivilStation Designer(CSD)与施工综合管理云平台CivilStation Construction(CSC)作为设计、施工管理的有效工具,确保达到明确的成本、质量和安全目标,提升了团队的工作效率。2017年3月,董事长兼总经理袁国平亲自带领跨世纪(KSJ)项目团队为黑龙江公路大桥项目提供BIM技术服务。

▲ CSD参数化构件

▲ 施工场地实景与 BIM 模型结合

▲ BIM技术与3D打印结合

黑龙江大桥将形成一条新的国际公路大通道,实现中俄两个地级市直接互通互联,为“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以及龙江丝路带建设增添重要跨境基础设施。跨世纪(KSJ)将不断努力,用卓越的技术实现“更快(K)、更实(S)、更精(J)”的产品与服务,助力智慧产业新生态的发展。

让我们共同领略黑龙江大桥航拍风彩!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3月20日
下一篇 2020年3月2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