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二里庄77岁的韩怡玲老人在大学生志愿者的帮助下使用手机软件,在搜索框里输入“您是什么垃圾”几个字后,对准饮料瓶一扫,屏幕就精准地弹出垃圾的类别。这让老人觉得好玩,韩奶奶没想到,她到了这把年纪居然也会使用这些“花里胡哨”的功能,而且有了这些玩意儿,好像垃圾分类对她来说也不那么难了。
入夏以来,垃圾分类成了街头巷尾最热议的话题。前端面对的是北京2000多万常住人口,后端链接着不同种类的垃圾回收及处理企业,政府各部门和 会研究机构穿插在各个环节,从一纸政令到长效机制,各个 区都在研究科学的垃圾分类模式,居民们也即将迎来被垃圾改变了的新生活。
坐标二里庄 区
区垃圾分类引入清华“智援”
几年前,家住海淀二里庄 区的芦阿姨经常能看见身穿垃圾分类工作服的工人在 区便民菜店里捡菜叶子。当她得知缘由后就像泄了气的皮球,坚持许久的垃圾分类,她再也没心思继续下去了。原来,这些工人每天都要完成厨余垃圾的回收量,由于居民垃圾分类不好,直接导致他们无法完成工作,与其去垃圾桶里现分,还不如捡些菜叶子“充数”。
“我们 区大概在2009年就推行过垃圾分类,开始分得挺好,可后来发现不管怎么分,最后还是一辆车混着拉走,那还分什么劲儿嘛!”芦阿姨说,渐渐地,大家垃圾分类意识逐渐淡化,居民们开始纷纷质疑分类的垃圾到底拉去了哪里。“ 区从没间断宣传垃圾分类,可是,我们 区却陷入了理念接受,但行动滞后的垃圾分类怪圈。”
如今,走进二里庄 区,楼前屋后还能找到不少垃圾处理装置,这些设备的使用率极低,垃圾桶放置处背板清楚写着垃圾分类标准,可掀开盖儿,里面各种垃圾混装,简直一塌糊涂。为了重拾信心,今年, 区请来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办公室和清华大学设计专业的专家为 区支招。专家们提出“ 区花园”概念,引进设备,就地堆肥,反哺 区花园,这样厨余垃圾去哪了,居民看得见,还能形成良性循环。
“提起大都市,人们想到的一定是一个繁华的建筑丛林,而在美国纽约,居然有500多个 区花园穿插在高楼林立之间,花园中的植物和纽约市的人口一样多样!”交流中,李紫莹感到吃惊,因为“ 区花园”这个概念的外延并不像她理解得那样狭隘,在“ 区花园”里,人们协商制定程序,通过草根志愿者管理维护,大家友好地对待环境,友善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如,一个思乡的外国移民可以在 区种家乡的花,一个来自外省的邻居能把家乡堆肥的经验用在 区营造上,大家通力融合。“ 区花园的意义就是让大家意识到方寸之间不是占有,而是 区共享的开始,是展现每一个生命个体多姿生活的重要环节。”李紫莹说。
在二里庄 区南侧,1000多平方米的 区服务中心正在改造中,这里将是整个 区垃圾分类的“心脏”,既有专门针对可回收资源,提高居民投放场景体验的智能垃圾处理设备,也有最大的亮点——厨余垃圾处理器。作为第三方服务方,二里庄 区营造工作坊的工作人员李紫莹和她的团队将负责为这场垃圾分类“绘蓝图”。
“适合这种模式,主要是因为 区里有很多企业、小学、养老院,他们自己的食堂产生的厨余垃圾,占到整个小区的50%以上,就地堆肥的模式既可以让居民看到垃圾去处,同时也可以为这些企业减负,生成的有机肥可以由 区绿化队用于绿地养护。”李紫莹说。
李紫莹认为,以往的垃圾分类主要是靠行政指令,不想模式,不想后端,直接铺开,后果就是无法推行下去。这一次,街道将属地街区、 区、景区、园区和校区整合起来,致力于打造一个专属于二里庄 区的垃圾分类模式,下了不少功夫。
坐标忠实里 区
垃圾“裸投”有了2.0版本
忠实里是东城区垃圾分类示范区, 区守望志愿者服务队督导居民垃圾分类的故事也曾上过《新闻联播》。与二里庄的实际情况不同,忠实里垃圾分类后端比较完备,建设重心在前端,而前端的最大亮点是 区组织了一支守望队,并主张居民裸投垃圾。所谓“裸投”,就是居民自己将厨余垃圾与它的载体(如:塑料袋)分离投放。裸投的好处就是彻底将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分离开来,后端无需二次分拣,只负责物流和处理。郑秀荣负责忠实里南街8 楼垃圾分类工作,在她看来,垃圾分类应该像走路一样平常,如果说宣传裸投是忠实里垃圾分类1.0时代,那么,琢磨着如何更便民则是即将到来的2.0时代,她又有了新点子。
裸投厨余垃圾给居民带来的困扰,郑秀荣看在眼里。“尤其在夏季,汤汤水水比较多,垃圾容易腐蚀变味儿,在这种情况下,居民不便利,是最终导致垃圾分类推行不下去的重要原因。”于是,身兼垃圾分类工作重担的郑秀荣,没事就琢磨垃圾分类如何才能更便民。
她的新点子是为每家每户配备一个小桶,并在小院的墙角处找一片空地让小垃圾桶离地上墙,并悬挂厨余垃圾标识,这样居民下班就可以把桶拿回家,早上拎着桶下楼, 区志愿者或居民自己进行裸投。“等到垃圾分类全面推行的时候,那时居民早已养成习惯了,罚款也罚不到自己头上,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郑秀荣说。
另外一个点子,是她意识到垃圾桶必须要改造,很多居民觉得不方便或是嫌脏不愿开盖,往往是哪个桶盖开着居民就往哪里扔垃圾。郑秀荣表示理解,因为夏天,当居民一掀开垃圾桶盖,一股臭味儿就喷出来让人干呕。由此她想到可以将垃圾桶设置两个盖子,里层的盖子用来挡住桶内垃圾的视觉和嗅觉冲击。
经过一年多的志愿服务,郑秀荣说,垃圾分类宣传一定要重视,在小区的各个角落都要贴着垃圾分类的提示。“所有的仪式感都是从眼睛开始的,如果你的视野里全是垃圾分类标识,耳朵听的也是别人怎么做分类,那么我们就离文明 区不远了!”
特朗普证实美国正在升级核武器!详细现场视频,尽在“中国 ”抖音(787874450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