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你是否在朋友圈见到过线上分享会海 ,在微信群发现了某个公益课程的直播链接?
受疫情影响,“云生活”成为许多人的一种日常。这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领域,解决衣食之需的各种“云购物”,导购变主播,商场试水线上新业态。精神生活领域也没闲着,不仅知识付费趁势再度火了一把,书店、出版 甚至文旅企业也纷纷转移到线上。
微信群中的线上读书会、分享会
但是,你学会适应了吗?
◆线上活动“井喷”,出版 、书店、文旅机构纷纷加入
人民文学出版 直播录制准备现场
像这样的直播,该 在疫情期间已经做了10场。除了经典名著、畅销书,还包括王强《我们的时代》、高洪雷《丝绸之路》、闫红《在红楼梦里读懂中国》等新书分享。同时,还会结合当下热点,比如当日本捐赠引用《诗经》里的诗句成为热门话题时,便组织了一场关于《诗经》的直播。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也启动了书店“燃灯计划”,邀请各位作家进行线上分享,并与各大书店 群共享。目前全国已有150多家书店 名,郑州的我在书店就将在3月5日由作家、艺术学博士计文君带来“从《红楼梦》到 红故事”的分享。
除了书店、出版 ,公共文化机构也推出了线上公益课堂,河南省文化馆每日推荐文化慕课艺术课程,郑州市文化馆推出了100节公益课。
与此同时,一些文旅服务企业也参与到线上活动的热潮。郑州的执象文旅便推出了一系列公益微课,嘉宾通过微信群分享,涵盖心理健康、人文历史、亲子教育、美食等领域。
◆活动水平参差不齐,读者要有辨别力
谈到做公益课程的初衷,执象文旅负责人田俊波表示,疫情期间旅游业处于停业状态,为了提升几个 群的活跃度,邀请身边各个领域的优秀老师,为大家做分享,许多课程是满足宅家生活的需求,反馈还都不错。
在宋强看来,全民直播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主播,在知识、阅读领域同样如此,门槛并不高,关键是看活动性质和如何组织,读者要有一个分辨力。
◆“云学习”将成常态,别捧着手机盲从或无所适从
这种线上读书会、分享会以后会成为常态吗?
“我觉得肯定会成为一个常态。实际上在之前已经是一个常态了,只不过在疫情期间,大家更加重视了,甚至成了唯一的一种形式。”宋强表示,随着疫情结束,大家可能会养成一种习惯,去参加各种线上的读书会分享会和这种直播,会成为一个常态。
田俊波也表示,现在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更大,未来会将这种直播课常态化,“我们也希望对接更多的优质资源,在我们平台上做更多的文化主题类的分享,所以在3月份就推出了传统文化月的直播分享计划”。
可以说,如今利用线上方式,获得各种知识更为便利,与名家交流也少了障碍,这种“云学习”正在成为许多人的生活习惯。
需要指出的是,伴随着近两年的“知识付费”兴起以及疫情期间的线上分享活动,另一个词汇“知识焦虑”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其实大可不必渴望速成,能被内化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
“好的文化生活并不一定要花钱,但是一定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快餐式知识只能让你一知半解,真正有用的学习是主动学习。”一位文化从业者提醒,疫情期间让许多人有时间尝鲜“云学习”,但学习渠道多了更要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而不是捧着手机盲从者无所适从。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