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信、QQ上,经常有“年轻貌美”的女子添加好友。那么,通过这些 交软件结识的“红颜知己”,靠谱吗?
▲聊天截图 警方供图
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召开的打击电信 络诈骗通 会上,公布了一起青浦警方侦破的 络诈骗案: 交软件上那些所谓的妙龄女子,好多都是男人假扮的;这个团伙还经常在夜间集中授课,对如何“俘获”男 友进行培训。
据统计,截至11月30日,全市接 电信 络诈骗案件同比下降20.03%,涉案金额同比下降5.5%,破案同比上升58.7%,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同比上升12.2%,共冻结涉案银行账户2842个,挽回经济损失折合人民币1.49亿元,成功劝阻潜在被害人13.2万人次,关停涉案电话5226个,封堵涉案有害链接389个。
恋“红颜知己”竟是男人
今年7月1日,王先生使用QQ上 时,收到一名妙龄女子添加好友请求的申请。他同意添加后,与对方打开了话匣子。一来二往,王先生觉得这位“红颜知己”知书达理、貌美如花,给他带来了许多“意外惊喜”,不久便对其产生情愫。
两个月后,“红颜知己”先后以来沪车费、弄坏别人手机需赔偿、医院就医费用、餐费等为由,向王先生索要钱款。
看着“红颜知己”迷人的QQ头像,聊天时的嘘寒问暖,王先生完全沉浸在这段缘分中,不仅给对方寄出了一台手机,还毫不犹豫地给对方转汇了1万多元钱款。没想到,此后“红颜知己”直接将他拉黑了。
9月30日,王先生至青浦公安分局重固派出所 案。通过侦查,侦查员成功锁定犯罪嫌疑人的居住地在湖北省天门市,并发现被害人口中的“妙龄女子”竟是一名五大三粗的小伙子。
在天门警方的协助下,侦查员确认犯罪嫌疑人的主要活动区域在天门市梨园某小区两套出租房内。
进一步走访排摸后,民警发现,这2套出租房内有多人居住,且这些人足不出户、夜间集中授课,行动非常规律。经过部署,11月20日18时许,警方一举抓获以孔某为首的犯罪嫌疑人34名。
据犯罪嫌疑人交代,2017年6月起,犯罪嫌疑人孔某通过租借房屋作为窝点,培训同伙如何在 络上骗钱。培训后,这些“工作人员”用女性身份,开通QQ或者微信 ,并在 络上挑选青年男性作为目标添加好友,通过聊天拉近关系,若是有被害人提出视频聊天或者通话,就由女性“工作人员”负责接听或聊天,直至建立 恋关系后,再以各种名义骗取被害人财物。
据警方介绍,此案受害人已达到60余人,涉案金额20余万元。目前,孔某等34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诈骗罪被青浦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老人怕再被骗躲进敬老院
11月28日傍晚,市民杜女士到长宁分局江苏路派出所 案,称自己有一位年事已高的屠姓归国华侨朋友,连日来家人始终无法通过电话联系,便委托她上门看望,可敲门家中始终无人应答,怕是会有意外。
民警接 后,迅速开展调查,发现这位屠老太正是前两日所里成功帮其免遭电信诈骗的老太太,难道老太太又被人骗走了?后经多方打听,民警和居委干部发现老太太住到了 区边上的养老院。
原来,11月26日,屠老太接到一通电话,对方自称是“公安刑侦大队民警”,说她涉嫌一起贪污诈骗案,要求其提供银行账户配合查询。
老太太先是按照骗子的指示在自己手机上“*+#”输入一串指令,随后又带着身份证件和账户,去银行开通了 银和手机银行。
办理业务时,银行工作人员提醒她,小心遇到电信诈骗,老太太感觉不对劲,便找到了派出所,发现自己果真被骗了,险些上当。
回家后,屠老太担心骗子再次找上门,索性联系了一家敬老院住了进去。
然而,她没意识到,此前骗子让她输入的“*+#”一串指令,实际上是把她的手机 ,呼叫转移到了对方指定的 码上。由于之前的呼叫转移一直没有取消,导致亲友无法通过手机与她本人联系上,这才引发了一场虚惊。
上海警方提醒,电信诈骗新手法层出不穷,退休老人或独居老人容易成为骗子的目标,希望亲友多对老人进行提醒,避免陷入骗局。
见面劝阻挽回众多损失
“犯罪分子往往集中在短时间内通过 络、电话、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随机发送虚假信息,侵害范围极广。”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九支队探长范华说,反电信诈骗中心平均每天拨打600到800次劝阻电话,高峰时段多达近千次。与此同时,反诈中心还进一步完善了见面劝阻机制,将可能受骗的被害人信息通过110指令方式下发至派出所,仅今年11月份,通过见面劝阻成功挽回6000万元。
近年来,电信诈骗团伙内人员分工明确,一般分为“金主”、“话务员”、“技术支撑”、“财务”等,其中“技术支撑”与“财务”往往为多个诈骗团伙服务,已逐渐演变成一种专业化、职业化的犯罪团体。
除了诈骗话术升级,诈骗人员的作案模式也有新变化。据警方介绍,尤其在“假冒公检法”类案件中,骗子与受害人双方经过短时间的电话联系后,即要求受害人使用QQ、微信等 络工具与之联系。取得受害人的初步信任后,骗子一般不再主叫受害人,而是要求受害人发起主叫,并大幅缩短了利用虚假电话与受害人之间的通讯时间。这一变化,增加了警方侦查难度。
“之所以发生这些变化,是因为长时间的虚拟电话通讯容易被我们反诈中心识别。为了减少被识别的风险,骗子开始改用QQ、微信等 络工具与受害人联系。”范警官还透露,在“冒充公检法”类案件中,还出现了专人上门作案的趋势。
今年9月份,长宁公安就曾破获一起以独居老人为对象的电信诈骗案:诈骗嫌疑人不仅通过电话与受害人联系,还派出了“公证员”上门取银行卡和身份证。
据介绍,这些上门作案的嫌疑人很有可能也是被害人,在经过犯罪嫌疑人的深度洗脑后,上门作案者便到受害人处“执行所谓的秘密任务”,到户后出具虚假通缉令,并陪同受害人到银行取款、转账。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