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好高考志愿,信息聚合+亲身体验是关键

从今天起至26日,全国各地陆续进入高考放榜时间,广大考生在得知自己成绩和各地各批次录取分数线后,将开始填 志愿。尽管 考信息早已不再短缺,但对考生和家长而言,如何快速从海量信息中找到真实、客观、有针对性的建议仍非易事。

随着新高考改革不断深入,高考志愿填 业务逐渐形成一个细分产业。据统计,全国共有954家相关企业涉足该业务,其中42%的企业成立时间不足一年。各类高考志愿填 互联 产品究竟有没有用?真的可以帮助考生填好志愿吗?

高考志愿填 软件乱象丛生

一直以来,高考讲究“七分考,三分 ”,在十年寒窗、一考定音后, 考同样重要。

志愿填 的核心是考生根据成绩匹配录取分数线相当的大学,选择感兴趣的专业。此外,还有诸多因素需要考虑,比如录取分数线相近大学的比较、专业就业前景、大学学习和生活成本等,这些细节使考生和家长犯了选择困难症,头疼不已。

好消息是,随着科技发展,各种志愿填 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当在手机应用商店输入“高考志愿”时,数十个高考志愿填 软件映入眼帘,功能基本相似,都提供智能填 、查找大学、高校录取分数线、最低分、录取平均分、省线和志愿 考专家一对一等服务。

这比我当年志愿填 幸福太多,至少省去了手翻厚重 考指南,勉强完成志愿填 的麻烦。不过,如今考生和家长也有新的烦恼,面对五花八门的高考志愿填 产品,太多太杂的信息反而成了累赘,如何快速找到其中精华成为一大难题。

此外,市面上令人眼花缭乱的高考志愿填 软件,存在不少乱象和槽点,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信息不准确。高考志愿填 软件在信息准确度等方面有所欠缺,有家长反映,自己对比多款软件后发现,这些软件中数据的统计口径、维度、质量都不一样,导致最后分析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参考性有偏差。因此,这些软件的数据只能做个参考,不可尽信。

二、收费内容多。高考志愿填 软件市场鱼龙混杂,有部分软件打着免费的名 ,下载之后还没体验就各种提示充值会员,各类付费价格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差价之大、类别之多导致家长对它们持观望甚至怀疑的态度,感觉十分不靠谱。

三、涉及虚假宣传。现在高考志愿填 软件不提大数据优势,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混互联 圈的。大数据分析的确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不应盲目推崇,而应理性对待。一方面,目前高考志愿填 辅导行业并不规范,虚假宣传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志愿填 不只是依据高考分数,还涉及兴趣爱好等个性化因素,大数据不可能完全知晓,并非万能。

志愿最佳参考:信息聚合+亲身体验

尽管高考志愿填 软件不能一棍子打死,但为了慎重起见,还是建议考生尽量选择尽人皆知的大平台,毕竟它们有强大品牌背书,更靠谱、更让人心安。据我观察,今年BAT、知乎均推出志愿填 服务,为考生和家长排忧解难。

在我看来,填 志愿本质上是考生基于海量信息做出的人生决定。这也就解释各平台均不遗余力地提供多维度、翔实的信息,帮助考生快速形成填 志愿决策。不过,同样是提供信息,仔细比较,各大平台“画风”有些许差异:

百度、腾讯基于自身内容分发优势来提供信息。前者搜索、信息流两大业务本质上都是内容分发生意,腾讯看点是后者发力内容分发的排头兵。相比之下,升级为数字生活开放平台的支付宝彰显服务本色,通过整合各种服务商来为考生提供一站式 考服务。

在高考志愿填 一役上,BAT拥有相同的关键词——聚合能力。它们充分发挥平台优势,为考生提供系统化、专题化 考服务。与BAT主打聚合信息不同, 区内容、人的参与是知乎的特色。

知乎年年上线的“填 志愿”专题,在今年有所延续和提升。延续体现在知乎聚集大量专业人士、学长学姐,为考生和家长填 志愿,选择院校、专业提供可信赖参考;提升则是内容形态更为多元,新增的丰富视频内容成为一大亮点,比如学长学姐说、填 志愿大课堂、大咖说志愿等版块均以视频内容为主,更加生动立体地向考生和家长传递靠谱有干货的 考建议。

其实,考生想要全面了解院校专业,不仅需要看卖家秀(大学介绍),还应围观买家秀(过来人讲述),知乎可以更好地满足考生“买家秀”部分的核心需求。而考生了解越详细, 考就越有底气,录取率就越高。

结语

眼下高考志愿填 如火如荼,BAT、知乎各显神通、各有所长、各有千秋,总有一款适合这届考生,助力他们走好人生重要一步。你会Pick谁?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6月18日
下一篇 2020年6月1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