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和傅抱石,亦师亦友的书画交往

傅抱石与郭沫若、朱洁夫合影

傅抱石结识郭沫若是在1933年春天。当时,傅抱石刚入而立之年,东渡日本考察工艺美术,而郭沫若正流亡日本,蛰居于东京乡下从事中国古代史和甲骨金文研究。他由南昌旧友朱洁夫引荐而得见郭沫若,十分投契,遂成莫逆之交。他时常登门拜访郭沫若,求学讨教。郭沫若则十分喜爱傅抱石的聪明能干和勤勉好学,很信赖他的诚恳忠厚和认真踏实。

郭沫若十分欣赏傅抱石的才华,一直对傅抱石爱护有加:“抱石是个好人,是个书生,是个艺术家,而不是政治家。他有时可能对一些事情认识不清,感情用事,但他绝对不会损害别人。”作为傅、郭两人真挚友谊的见证者,郭沫若秘书王廷芳曾说:“抱石先生自己一直把郭老视为他的前辈,他的师长;而郭老却一直把抱石先生当作他的同行、知己和兄弟。”郭沫若不仅是傅抱石艺术上的知音,还是他政治生活中的知心朋友。

傅抱石 郭沫若 《无限风光在险峰》

“经历风霜,更臻岿然”八字,包含了这位良师益友对傅抱石的爱护、勉励和鞭策。不仅如此,他还为傅抱石画室题名,手书“南石斋”。傅抱石每每北上京城,多要专门拜访他。傅抱石每有得意之作总要送给郭沫若欣赏,或赠予郭沫若。这些绘画作品也成了傅抱石、郭沫若之间良好的人际互动和真挚友谊的见证。

傅抱石《林海雪原》1961年 南京博物院藏

早在重庆时,傅抱石就赠送郭沫若绘画佳作《桐荫读画》等。郭沫若还专门为此写过一篇感情真挚的散文《桐荫论画》,并将之悬挂于自己的书斋中。1952年11月,傅抱石以唐代白居易九老之典故精心创作了《九老图》,祝贺郭沫若花甲寿诞,题云:“沫若先生、立群夫人惠政。一九五二年壬辰九月下浣,傅抱石写。”郭沫若对《九老图》十分满意,从1953年初起一直悬挂于大客厅。此后,每逢郭沫若生日,傅抱石都会或大或小地画上一幅以表祝福,体现出他对郭沫若的敬重之心、感激之情。

傅抱石 《芙蓉国里尽朝晖》设色纸本 1964年作

1953年,傅抱石因为历史问题受到排挤,心情十分压抑,时常借绘画抒发愤懑之情。时已任政务院参事的好友朱洁夫来信嘱写烟雾中的金刚坡,引起了傅抱石的美好回忆。12月19日,傅抱石为朱洁夫创作完成《金刚坡下之雾》,并同时绘制《金刚坡下全家院子》呈送郭沫若。当晚,傅抱石函复朱洁夫,述及《金刚坡下之雾》的创作体会,并请他向郭沫若转达自己的心情。

傅抱石《暮年留眼但看山》87.5×54 cm

1963年5月28日,傅抱石为郭沫若画扇《瞿塘峡》,题云:“今日既为夫人写湘君,尚有余墨,乃放笔成此。忆昔在江户,曾以所作吕晚郊诗意(望江)承题,疑是瞿唐,并荷嘉许,计已三十年矣。愧德业之不修,有负长者之教诲。执笔滋惭,无以复加,而今而后,惟加紧改造思想,更高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乞求不弃,进而教之。沫公赐正,一九六三年五月二十八日南京记,傅抱石。”4个月后,傅抱石迎花甲之寿,郭沫若也以法书斗方及对联寄贺。书法题道:“服务人民,老当益壮;师法造化,锦上添花。抱石同志,年已周甲,画艺创造,到老不衰,服务精神,与年俱进,用赠此联,以资共勉。一九六三年秋,石沱生撰并书。”一前一后,傅抱石、郭沫若完成了心灵上的呼应。

傅抱石《二湘图》设色纸本 130×65.5cm

在30多年的交往中,郭沫若和傅抱石亦师亦友,情谊深长,或书或画,相互砥砺,携手并进。所以,傅抱石与郭沫若的书画交往,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应酬活动,或馈赠祝寿之作,从未雷同,皆为纯粹的经营创作;或是写生途中的采风所得小品,隐有汇 之意,处处显现出傅抱石的恭谨、不苟之心。绘画,成为傅抱石与郭沫若联系互动的重要方式,也不啻为传递情谊的最佳纽带。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8年11月16日
下一篇 2018年11月1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