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双十一”,海阳市云创智能科技产业园内灯火通明,有近2000人参与到园区电商企业的“双十一”大促活动中。
在入驻园区的30余家企业里,有一个由23岁小伙刘玉航带领的“95后”团队,他们主攻海阳农产品的助农直播带货,为“双十一”做好了充分准备,目标是达成销售2万单。
刘玉航
迎战“双十一”
提前一个月准备
刘玉航身材瘦小,因为经常需要到农户田里去选品,皮肤晒得有点黑,他将黑色衬衣扎进裤子里,有些稚嫩的脸上透出一股成熟稳重。
刘玉航坐在电脑前协助主播进行直播带货。
“今年我们从10月初就开始做‘双十一’活动的准备工作了,先是选带货商品,今年选了红富士、烟薯、白玉黄瓜、海阳甜柿等,准备了近10万斤货。像红薯的话,它是一直有的,不太需要备很多货。”刘玉航说,这个“双十一”他们的销售目标是2万单。
刘玉航说:“今年的活动方案反复讨论了一个星期才定下。农产品本身利润很低,要核算成本,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才能去做活动,这是最头疼、最难的。因为活动不仅要做出效果,有吸引力,还要保证成本不会亏。我们的产品都是农户定价,觉得差不多的就可以来做,利润大部分都在农户那里,我们的利润很低。”
“今年‘双十一’当天的直播,我们要从早上7点开始,持续到下午1点,如果流量比较好,时间会后延,”刘玉航说,“通常农产品的直播间人数不会太多,但转化率比较高,在10%左右。另外,我们选的都是很好的产品,大家吃完了,隔段时间就会再来买,我们就有很多老客户,复购率也很高。”
11月10日晚上,海阳市云创产业园内,刘玉航和他的团队成员在直播前一起鼓劲加油,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双十一。通讯员 陈坤 摄
因一份善心
结缘助农带货
今年23岁的刘玉航大学学的是软件技术,2020年读大三的时候在海阳市云创智能科技产业园的一家电商企业实习,首次接触到了电商,这让他充满好奇。毕业后他便留在产业园,跟随专业的老师学习电商运营。
说起自己第一次真正做电商带货,刘玉航记忆犹新。
2021年夏天,刘玉航去海阳郭城的一个村子附近野餐,在拍摄当地建筑时,他看到一个农户家里有很多黄瓜和西虹柿。“我平时自己也很喜欢吃,就进去问问多少钱,想买点。在和农户聊天的过程中得知,商贩的收购价格低,虽然自己去集市售卖价格高,但黄瓜和西虹柿不好储存,卖不出的话损失比较大。”刘玉航回忆说,看到这样的场景很心疼,就留了果农的电话,希望能帮他们销售。
回来后,他便和老师商量在德珂传媒的电商平台上帮农户销售。
刘玉航正在工作。
“刚开始没有经验,除了线上销售,自己每天还要去农户家里打包发货,特别辛苦,干了大概一个星期吧 ,我们就找了家合作 ,由合作 负责打包发货,我们只负责线上销售。”刘玉航说,大概有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就帮农户把黄瓜和西红柿都卖完了。
“卖完了后,农户就过来了,很感谢我们。我当时特别激动,自己也没想到,这么快能帮他们卖完了,而且还帮农户挣到了钱,从那之后,我就确定了要做助农带货。老百姓不容易,而且也想让全国的各地的消费者品尝到海阳的特色农产品。”刘玉航说。
从运营到负责人
致力于电商助农
据刘玉航介绍,目前德珂传媒农产品团队有9人,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是1995年出生的,年龄最小的是2001年出生的,都是“95后”,虽然大家很年轻,但是都非常努力。
刘玉航在和团队成员讨论工作。
“我们主要做的产品是海阳当地的农副产品,通过抖音短视频直播带货的方式,将海阳当地的秋月梨、 纹瓜、普罗旺斯西红柿、金秋红蜜、甜柿子、红富士等特产带向全国。”谈起自己的产品,刘玉航如数家珍。
目前,他们跟30多家农户及合作 都有着长期的合作。因受疫情影响,生鲜之类的果蔬销售是一大难题,自从做助农直播带货以来,他们累计销售了近10万单,为农户创收超过50万元,通过直播解决了线下流通难的问题。
同时,刘玉航他们还积极参加政府对接活动,比如烟台好物周、亚沙十周年活动等,前去推介海阳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刘玉航表示:“有一次,我们组织活动去农户大棚实地直播,和农户互动交流,当天出单量就达到了2000多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们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来宣传推介海阳的农产品。”
虽然刘玉航和他的“95后”团队只有9人,但他们累计培训了30几个直播团队,带动了90余人走上直播电商之路。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