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你戴着口罩,全国各地售楼处部署的摄像头也能够识别出你的面部特征。
这是明源云集团控股有限公司(00909.HK,以下简称“明源云集团控股”)在今年疫情之后推出的一个新功能,因为客户们戴着口罩前往售楼处看房。
在一家全国性大型地产商位于华北区域的一个售楼处里,部署了多达5个摄像头和1台识别机,这家地产商为此要向明源云集团控股支付15万元的费用。
全国各地售楼处随处可见的摄像头,不为外界所知的是,其中大部分是由明源云集团控股销售供应的。
在客户“无感知”的情况下采集他们的面部特征等个人敏感信息,明源云集团控股把它做成了一门财源滚滚的大生意。
据明源云集团控股最近披露的情况,目前全国3万多个楼盘案场里,它已经覆盖了其中的1万多个售楼处。
这些售楼处里部署的数以万计的摄像头和识别机,属于明源云集团控股旗下“云客人脸识别系统”的智能设备。
明源云集团控股把云客人脸识别系统定位为渠道风控产品,用于防范“内单外挂”“案场截客”“外场洗客”等渠道飞单现象。
关于云客人脸识别系统的介绍,明源云集团控股方面称:“当客户踏入售楼处,嵌入了基于专有算法的人脸识别技术的智能摄像头,就能够即时准确地识别客户,并配对曾为客户服务的置业顾问,以避免销售渠道冲突。”
当时,明源云集团控股这位负责人称,客户一旦进入售楼处,就会被识别出来,人脸信息上传系统,置业顾问在接待过程中将客户的人脸信息与电话等个人信息关联,如果数据足够的话,就会形成一个详细的用户画像。
“下次一进门系统就会识别出姓名,喜欢两房还是三房,家里有没有孩子等信息,方便房企精准营销。”明源云集团控股这位负责人说。
“这些摄像头每年费用几万块钱,整体上并不贵。”这位营销负责人说,“人脸识别系统在不干扰客户的情况下,判客基本能与渠道达成共识,也没听说过他们有异议的情况。”
目前,由于房地产市场的新房营销对中介渠道的依赖程度加重,渠道费用已经水涨船高,不少城市的新房渠道费率超过了2%。为了推高销售业绩,部分中介渠道承诺向购房者返费,以此刺激购房者从自然到访向中介渠道跳转,导致楼盘案场存在上述渠道飞单等情形。
“人脸识别系统对于渠道占比较低的楼盘案场,实际上可有可无。但是如果渠道占比很高,或者渠道费率很高,部署人脸识别系统还是有必要的,也有一些效果。”上述全国性地产商华北区域营销负责人表示。
明源云集团控股向各大开发商兜售云客人脸识别系统的卖点之一,就是它在“整个过程客户是无感知的”情况下进行人脸识别。与此同时,现场的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后,将人脸信息自动录入系统,置业顾问在接待登记时将其与客户的电话、性别、职业等个人信息进行关联和归属。
这也意味着到访售楼处的客户,并不知情云客人脸识别系统采集了他们的面部特征,并与自己的个人信息关联、归属。
今年10月1日,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GB/T35273-2020)已正式实施。这是目前国内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标准规定,各个企业在开展收集、存储、使用、共享、转让、公开披露、删除等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均须遵照其规定执行。
根据这份文件,当中明确规定,基因、指纹、虹膜、面部识别特征等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属于个人敏感信息,企业在收集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前,应单独向个人信息主体告知收集、使用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以及存储时间等规则,并征得个人信息主体的明示同意。
这也意味着云客人脸识别系统所宣传的“整个过程客户是无感知的”卖点,实际上严重违反了已正式实施的《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当中对收集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相关规定。
此外,除了信息采集活动外,针对面部识别特征等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存储、使用、共享、转让、公开披露、删除等个人信息处理环节,这份标准文件也进行了详细规定,但明源云集团控股方面也没有披露云客人脸识别系统是否符合这些原则规范和安全性要求。
在明源云集团控股的业务归类上,云客人脸识别系统属于其SaaS产品,包括云客、云链、云采购和云空间,其中云客产品营收占比最高,2019年为明源云集团控股贡献了超过3.55亿元收入,它的核心服务之一就是部署云客人脸识别系统为开发商提供售楼处及案场管理。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