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奶奶今年78岁,前阵子也刚刚学着发了第一条朋友圈。
微信成了我们现在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现实中,我们戴着人格面具。
人格面具由心理学家荣格提出,是我们为了得到 会认可,保证与人和睦相处,努力和不喜欢的人保持和谐以实现个人目的,而戴上的一层面具。
隔着屏幕,我们有时可以卸下伪装,做回自己。
13条成年人都该懂的规则,帮你更好用微信 交。
1.现代人都很忙,没有秒回不一定等于不爱你
“男生不秒回微信,一定不爱你。”
这句话快成了一些女生的找男友标准了。
换个角度想想,假如他每一次都秒回,说明什么呢?说难听点,一天12小时都秒回的人,只能说明工作不饱和,生活不自律。
没有秒回,可能是ta真的在忙。
2.不要在朋友圈阴阳怪气
就算你没有指名道姓发朋友圈怼谁,很多敏感型人格的人会自动对 入座,觉得你是在骂他,无形之中给自己树敌。
这么看,还不如直接微信私聊你看着不爽的人,或者在朋友圈标上他的名字,但是……
3.有事直说,别发“在么?”
我特别反感问一句“在么”的人,当他这么问的时候,有可能是借钱的,要么就是找你帮忙的。
有时候我回复“不出意外的话,在的”,但我也不喜欢老这么调侃。
大多数人都会反感传播坏消息的人,或者是损害自己利益的人,一句“在么”很容易让人乱想,所以大多数人不喜欢这句话。
有话直说,大家都很忙的。
4.聊天如果不加表情包,会容易产生误会
微信文字传达出来的东西不能很好表现感情,一些情侣异地恋分手的原因也在于此,一个标点符 用错了,可能就是一顿争吵。
所以表情包能很好缓和这种情况。
一句“我生气了”,别人会以为你真生气了。而补充一个表情包就能表达你其实是在开玩笑。
5.弱势地位的那个人,在微信上发的内容更多更长
不信去看一些 上的情侣聊天记录,处于亲密关系中弱势地位的人,为了得到对方的爱和关心,会发很多很多消息。
之前见过一个男生,见女朋友不回消息,给她打了24通语音电话。
6.强势地位的那个人,微信聊天简短明了
比如你发的工作 告,和你领导的回复。
7. 上互相谩骂追求的不是胜负,而是恶心到对方
现在有很多 络喷子说一些令人费解又生气的话,但他们并不是要追求赢得骂战,而是发泄情绪或是单纯地恶心对方。
所以面对 络喷子,认真你就输了。
8.你永远也不知道舍友有几个群,哪个群里没有你
一个很夸张的例子就是,有个大学宿舍的6人寝室,一共8个群聊,你根本就不清楚舍友背着你建了几个群。
9.发很多“哈哈哈”的人并不一定真的在笑
用最冷漠的脸打出最长的一串哈哈哈哈哈哈,是当代青年最常干的一件心手不一的事情。
10.微信上,人们会更多使用亲密词语
一口一个“亲爱的”,可能对方也只是普通朋友。
“亲爱的”=“喂”
“爱你哦”=“谢谢”
“么么哒”=结束聊天
“宝贝”=关系很好的朋友/情侣/备胎
有的时候别想太多,人家只是随口一说哦,么么哒。
11.每个人都有一个小
大部分人都会习惯性开小 ,如果微信只有一个 ,那他的微博也许有2个或者3个。
我就不一样了,我有5个微博 。
大家都怕被人看到脆弱,不敢在朋友圈暴露自己,所以你看到的岁月静好,也只是ta想给你看的。
12.不要轻易评价别人的朋友圈
微信朋友圈能看到别人朋友圈下面好友的点赞,但看不到陌生人的点赞。
你可能会突然从一个赞里知道“原来他们也认识啊”,所以别随随便便评价别人的朋友圈,你永远不知道你们有几个共同好友,有些背后的评价传出去了,谁都不好看。
13.微信回复顺序大致上等于你的价值排序
比如你收到了10个人的微信,你回复的顺序,就是你的价值排序。
比如你首先回复的是工作,说明你心里工作最重要,先回复家人,说明你很重视家庭,这就是价值排序。
蒋方舟说,现代人没有了手机如同在裸体闲逛,脆弱得不得了。
但有了手机,一样是在互联 裸奔,更加脆弱,因为手机里装着你所有的秘密和不以觉察的脾气,不管怎么伪装,手机里的软件和聊天记录,都正在暴露最真实的那个你。
像日裔小说家石黑一雄在长篇小说《无可慰藉》中说道:
身处一个科技爆炸、沟通无限的世界,我们感受到的,却是史无前例的孤独无助。在全世界都可以 交起来的时候,我们却无法用最原始的方式获得真正有效的沟通。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