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诗经通古今 史达仁遶境感受生命力

20180409 01:21 中国时 谢锦芳/专访

印度台北协会会长史达仁(中)去年参加大甲妈祖遶境。(印度台北协会提供)

印度驻台代表史达仁翻译的塔米尔文《诗经入门与诗经翻译选集》。(郭吉铨摄)

史达仁(Sridharan Madhusudhanan)小档案

在各国驻台代表中,印度台北协会会长史达仁(Sridharan Madhusudhanan)被视为最「接地气」的大使,他曾参加大甲妈祖遶境,将《诗经》、诺贝尔奖文学奖得主莫言小说《变》翻译成塔米尔文。

他表示,一家印度出版 将翻译作家吴明益的小说,介绍给广大印度读者。

史达仁曾担任印度驻北京大使馆发言人,也曾派驻香港,来台之前,则是美国华府印度大使馆发言人。

他在文学、语言方面极有天分,母语塔米尔语之外,英语、中文都非常流利,去年参加大甲妈祖遶境期间,还学会以台语问候。

他是把《诗经》与莫言的小说译为塔米尔文的第一人,因此获得印度文学奖(翻译类)。以下是史达仁接受《中国时 》专访摘要。

对信徒热情印象深刻

问:您去年3月参加大甲妈祖遶境,最怀念的是什么?

答:去年3月24日至4月2日,我参加大甲妈祖遶境,从台中大甲走到嘉义,沿途接触来自各地信徒,品尝红龟粿、鼠曲粿、膨饼、杏仁茶等传统小吃,感受到信众的热情,尤其男女老幼自动自发的志工精神,令我印象深刻。在宗教上,我发现印度与台湾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例如,台湾的三太子与印度的黑天(Krishna)有相当的关联。9天遶境之旅,令我终生难忘。

我融入群众中,听街头小贩、学生、寺庙人员讲故事。晚上,我睡在街头、庙里。这段遶境之旅,让我有充电的感觉,感受到生命的宁静,像是一首充满生命力的诗。

印度登6千公尺高峰

问:您在印度曾参加长达29天的朝圣之旅,请谈谈那段经验。

答:印度是朝圣之地。

我前往美国华府任职之前,参加喜玛拉雅朝圣之旅(Kailash Mansarovar Yatra),长达29天行程中,要登上近6000公尺高峰,接受极端气候和崎岖山路的考验。启程前,要填写承诺书,参加这项旅程是基于自己的意愿,必须接受可能的风险与后果。

这段旅途中,没有 络、 纸和电话,眼前是绵延不绝的山峰与美景。由于距离下一个休息站非常远,我们通常说,「再经过3个山头,向左转,就到了。」晚上,在帐篷里吃简单食物,也不管身上的汗臭,爬进睡袋里就睡着了。那几天经常只睡几小时,次日清晨太阳尚未露脸,就要出发了。有好几次,我以为自己在梦中。

盛赞《诗经》美得像花

问:您花8年时间把《诗经》翻成塔米尔文,非常不容易,为何会想翻译?

答:我偶然读到英文版《诗经》的君子于役,内容与塔米尔古典文学Sangam文学非常相似,原以为这是来自塔米尔古诗,两者都有数千年历史。我很好奇,开始读英文版《诗经》。我曾是自由撰稿人,常写诗或短篇故事投稿,因此想把《诗经》介绍给塔米尔的读者。

最初,我将英文版《诗经》译成塔米尔文,但我发现,英文版翻译失去中文原有的韵律感,《诗经》许多意涵与印度文化有关联,如果我以英文版翻译,反而不完整。

于是我尝试读中文版《诗经》。我有两位中文老师,每周向北京大学的中文老师学习,另外聘请私人家教,约学了两年,才看得懂《诗经》。我挑选35首诗,译成塔米尔文,期间获得许多朋友、老师协助。

我希望这个译本能呈现中华文化的美学,因此特别学习Adobe InDesign 软件,自己设计页面,这个译本于2012年出版,今年将再版。

《诗经》的每首诗好像一朵花,有不同颜色、形状和气味,整个诗集有如一座美丽花园。以关睢为例,「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境非常美。

家人都爱逛诚品书店

问:您也翻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小说,请谈谈心得。

是否也有喜爱的台湾作家?

答:莫言短篇小说《变》是出版 建议,当时我忙着从新德里搬到华府任职,没有马上答应。不过,后来我读到小说英文译本,就决定进行翻译,因为小说里描述的许多情节深得我心,例如小学生活、贫穷、生活转变等。

我目前阅读重点以非文学类为主,对于台湾文学作品了解有限。

我在印度的出版 准备请专人翻译作家吴明益的小说《复眼人》。

此外,逛诚品书店已成为我和家人共同的乐趣。

问:如果有机会介绍印度现代文学给台湾读者,您会推荐那些人?

答:印度有22种官方语言,我们也透过翻译阅读现代印度文学。对于台湾的朋友,透过英语和英文译本来认识现代印度文学是最佳的窗口。例如Amitav Ghosh, Ambai, Anita Desai, A. K. Ramanujan, Arundhati Roy, Jhumpa Lahiri,Perumal Murugan, Upamanyu Chatterjee, Vikram Seth, V. S. Naipaul 都是知名作家,也可以从其他非印度籍作家所写印度主题的作品着手。

★策画、执笔:谢锦芳

★摄影:郭吉铨(中国时 )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8年3月5日
下一篇 2018年3月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