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隐私爆八卦涉嫌侵权 “秘密”软件挺不了太久

近日,一款匿名 交App软件“秘密”悄然走红。所有平时在微博、微信、QQ或者其他渠道不能说的事情,都可以发布在“秘密”中,而这些发布者都是匿名的。于是,这一平台成了爆料者的福地,涉及人身攻击、爆料、隐私揭秘、两性等的内容层出不穷,很多内容都有大量评论,并有不少人能认出被爆料者的真实身份。

对此,相关法律人士表示,目前我国并没有针对如“秘密”这种匿名 交平台造成的人身攻击的相关法律规定,但利用 交平台对他人进行侮辱或诽谤,仍可受到相关处罚。业内人士认为,“秘密”之所以能走红,是因为其抓住了人的求知欲和窥探隐私的心理。不过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充斥着隐私和八卦的“秘密”并不会长久。

发现

释放内心压抑

“秘密”火了

微信朋友圈、微博、QQ空间、人人 、开心 、豆瓣…… 交类 站和应用的快速发展,让人们有了很多能够倾吐的平台。不过,那些平时难以启齿或者不方便大白于天下、憋在心里又难受的秘密,却总是无处发泄。

近日,一款名为“秘密”的手机App软件迅速走红。百度百科资料显示,“秘密”是一款匿名 交平台。该款软件提供了一个完全匿名的私密倾诉 区,不能和家人朋友说的秘密,不能在微博上说的秘密,都可以在这里倾诉,还能在这里获得他人的帮助,真正释放埋藏于内心的压抑。

“秘密”上线首日,便排到了苹果App Store总榜第13名、免费 交第1名。虽然“秘密”的开发团队表示不便透露“秘密”目前为止的具体下载数据和用户量,但知情人士透露,“秘密”目前的用户数据相当不错。

截至目前,“秘密”开发团队并未公开露面,一直保持神秘。团队拒绝了一切媒体的采访要求,誓将“秘密”进行到底。

探秘

不能说的“秘密” 很有“看头”

比如有人在“秘密”中爆料称“某公司高层和多位女下属关系复杂”,该消息引发了一众看客评论,其中有人希望爆料者继续爆猛料,更有人大胆地说出了爆料者所说的高层的姓名及单位职务等。此外,也有用户的爆料类似于“XX的手机事业部挖了YY的高管以及其核心开发团队,代码都被高管带去XX了”等行业内幕。

质疑

言论太过自由 涉及恶意攻击

基于“秘密”平台上越来越多的爆料和涉及人身攻击与两性的内容,其开始受到用户的质疑,其中最大的诟病就是:失去真实身份束缚后,言论自由的特点很有可能使“秘密”成为恶意攻击的平台。

浏览“秘密”的消息不难发现,内容充斥着对公司和老板的抱怨、对 会的不满以及或真或假的八卦消息,其中也不乏色情的内容和评论。甚至有用户表示,有段时间,他们公司几乎所有员工都在“秘密”上匿名骂老板。已有不少用户认为这是一款会引发恶意的软件,“恶意信息因为点赞的人多,就会被更多人看见”。

对于有用户质疑“系统后台是否能看见”,软件制作方称:“对于隐私的数据,比如用户通讯录,会经过单向加密及盐处理(一种已证明不可逆转的处理方式),确保即使在数据被盗的情况下也不会被解密。即使是内部人员包括创始人,也无法得知信息是哪位用户发布的。”

律师

即使匿名发布

仍涉嫌侵权

该办法规定,利用 交平台对他人进行侮辱或诽谤,不构成犯罪的,应当由公安机关对其依法做出行政处罚。如情节严重,则可能构成侮辱罪或者诽谤罪。

该律师表示,虽然软件制作方称“即使是内部人员包括创始人,也无法得知信息是哪位用户发布的”,但其仍负有“合理的注意”义务。

“当被侵权人对侵权信息提出删除等合理请求时,软件运营方有责任及时采取措施,以制止侵权内容的存在和传播,否则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赔偿责任。”该律师说道。

预测

难增加用户黏性

不会走太远

对于“秘密”的前途,有业内人士认为,充斥着大量诽谤、爆料和负能量等无效信息的“秘密”,只能在短时间内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和窥探欲望。从长期来看,“秘密”上的内容仍具有范围限制,同时随着爆料内容的减少,很难长时间增加用户黏性。

从国内其他互联 公司针对“秘密”将采取的行动来看,其很难成为一款大众化的 交软件。据速途 爆料,腾讯即将推出一款类似“秘密”的匿名 交产品,现已紧锣密鼓地进入测试阶段,这款“腾讯的秘密”有可能依托于微信朋友圈的匿名功能。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4年3月9日
下一篇 2014年3月1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