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的“光储充”一体智慧充电站。
寿光蔬菜小镇的高标准大棚里,种植工人根据果实生长传感器的信息进行管理。
寿光乡村电气化示范县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当地农业和村民享红利
各种传感器在运转,通过APP看蔬菜长势
大棚里还安装着一套电气化设施,通过在番茄茎叶上夹插的包括叶面湿度传感器、叶面温度传感器、果实生长传感器等仪器,可以采集农作物的叶面湿度、温度和果实直径、茎秆直径等信息,随时科学掌握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另外,大棚里还有土壤温湿度、太阳辐射、土壤PH值等十多种不同的传感器在同时运转。
种植工人张宏明介绍,整个大棚按照连栋温室标准建设,棚里的高科技设备数量非常多,包括通风降温系统、加温系统、制冷系统、遮阳系统、保温系统、灌溉施肥系统、人工补光系统等。“这些系统的功能全部都是靠大棚内安装设置的大量各式电气化设备来实现的,种植工人通过‘365电管家’手机APP就能操控使用,可以清楚看到蔬菜长势,还能通过APP一键控制电动卷帘、电动遮阳、电动喷淋和水肥一体机,不需要人天天守在棚里,节省了大量的人工成本和物力成本,给农户带来非常大的经济效益。”张宏明说。
大棚电气化改造后,节水节肥减少成本
位于寿光市洛城街道的现代农业高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智慧农业科技园里的大棚,电气化程度同样很高,精准水肥、潮汐灌溉、智慧气象、智能调控、智能工厂、多功能机器人等尖端设备一应俱全。
在田柳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绝大多数大棚都已用智能电气化设备武装起来,包括卷帘机、放风机、水肥一体机、监控、补光灯、植保机等,种植户通过手机上的“365电管家”APP操作,高效方便。
寿光是“中国蔬菜之乡”,现有蔬菜大棚17万个,蔬菜大棚种植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然而,随着农业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蔬菜大棚种植暴露出种植人员老龄化、种植机械化程度偏低、栽培技术不规范等诸多问题,制约了蔬菜大棚的进一步发展。
自2019年开始,国 寿光市供电公司在乡村电气化建设过程中,对寿光市5个园区共计150个大棚开展“智慧用能”改造,在现代农业高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打造AI人工智能蔬菜大棚试点项目,缓解了种植人员老龄化、种植机械化程度偏低的问题,让种植户省时、省心、省力、省钱。根据测算来看,蔬菜大棚进行电气化改造以后,可节水40%-50%、节肥30%-50%,年节省劳动力20人·天/亩,每亩相当于减少生产成本7000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智慧路灯智慧家居,村民生活更便利
目前,寿光市的电气化普及不仅局限在蔬菜大棚里,在越来越多的领域都得到了应用,不少村的村民也开始享受巨大红利。
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位于寿光最南端,是全国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祥地。村里的蔬菜大棚同样进行了智能化改造,实现了农业生产全过程、全方位的设备用能和智慧用电控制。
助力乡村振兴 打造“电力样板”
2019年5月,农业农村部和国家电 公司深入贯彻中央一 文件精神,大力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寿光市确定为全国三个乡村电气化示范县建设试点之一。
国 潍坊供电公司与寿光市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将示范县建设纳入乡村振兴规划,将“智慧用能”纳入“寿光模式”内涵。国 寿光市供电公司结合寿光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特点,实施农 加强工程,通过新建改造中低压线路、新增配电变压器、安装智能配变终端等措施,实现10千伏线路联络率、配 自动化覆盖率、智能配变终端覆盖率均达到100%,户均年停电时间降至3.98个小时,极大促进了乡村产业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同时,实施电气化大棚、水产养殖、畜牧养殖、清洁取暖、绿色出行等11个智慧用能示范项目,构建“平台+生态”智慧能源体系,打造乡村振兴“电力样板”。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