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在华再遇水土不服,百度能治各种不服?

Uber作为一家年轻的公司,估值已达到410亿美元,但它的全球扩张之路却始终伴随着争议。不论是之前在德国等地遭遇明令禁止,还是近期悉尼人质抬价事件和印度性侵风波,Uber受到的指责从来没有停止,前两天,Uber又因涉嫌非法营运在重庆被查。

19日,重庆交通执法部门接到举 ,称“易到用车”、“Uber”等租车软件所谓“专车”,多为个体私家车非法挂靠在汽车租赁公司名下,变相从事非法营运的车辆。于是联合公安部门,对位于南岸区的Uber培训点进行了突击检查。在现场查获的资料中,发现部分材料内容诱导参训私家车主应对执法人员检查和逃避法律责任。

就在众人对百度和Uber的合作津津乐道,期待着“云服务+车联 ”能给整个中国的专车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的时候,出了这么一件事,确实挺不和谐的。说到底,还是水土不服的原因。

Uber于2009年诞生于美国硅谷,是世界打车软件的鼻祖。但其在多个国家地区,屡屡碰壁,也与Uber本身的模式有关。例如在中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64条规定,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擅自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属于非法营运行为。而这是Uber业务的一大常规部分。要解决这些问题,Uber势必要做出本土化的改变。百度的入股,对于Uber在华业务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那么百度究竟在哪些方面可以对Uber的困局提供帮助,可以给自己带来哪些好处,又有哪些问题尚不能解决呢?

首先,支付模式。

Uber的支付方式常常受到吐槽,与国内的其他打车软件不同,Uber只有银行卡和支付宝两种支付模式。早在Uber宣布进京的当天,就有多位用户表示通过Uber的APP无法完成支付,在绑定信用卡等环节频频出现错误。12月19日,AM看到有小伙伴吐槽,依然出现了无法绑定信用卡,支付宝频频链接失败的问题。另外在中国,信用卡信息被盗十分普遍,而发卡行通常不承担盗刷责任,部分用户通过互联 购买这种被盗的信用卡用于Uber打车,导致Uber产生坏账。

此前在腾讯和阿里的支付大战中,百度支付相对低调。而Uber的接入百度支付之后,高频次的打车行为或许能为百度钱包带来新的用户甚至培养用户群体。希望二者合作之后,可以在支付体验上做得更加人性化。

其次,百度地图。

一直以来,Uber都因为打开地图太慢而频遭用户诟病,从最开始的谷歌地图到现在的高德地图,地图加载速度一直没解决,而百度地图在加载速度方面的技术是Uber最看重的。有了百度这个股东,Uber同时能解决地图加载问题和本土化扩张的问题。目前百度地图在中国拥有70%左右的市场份额,据易到的司机透露,从百度地图来的单子会占到三分之二以上。这对百度来说是一条流量变现的新方法,未来Uber也可以利用百度地图获得更好的引流。

此外,通过借助Uber租车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战略布局,百度地图能够迅速打进这些国际市场和地区,与谷歌地图展开较量。可是说是对百度地图海外扩张的一次战略补充。

第三,竞争实力。

从7月进入中国以来,风靡世界的Uber在中国一直遭到冷遇。自身矛盾是一方面,中国市场上打车软件的激烈竞争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过年滴滴和快的的“红包大战”培养出了一系列“哪儿有红包去哪儿”的用户。双十二以来,滴滴和快的又掀起了新一轮的“红包大战”,而这一次,它们针对的正是Uber领域的专车市场。虽然估值410亿美元,Uber此前对这种烧钱行为并没有太大兴趣。现在百度入股Uber,BAT三大IT巨头在专车市场集结,以百度发红包不手软的个性,它们合作之后是否会加入这场价格大战呢?

第四,可选车少。

现阶段,在Uber平台上可以打的车少的可怜,不仅数量少,可选车型还缺货。AM试了一下,附近很大一段距离只有星星点点的两三辆车,而且只有第一种小型车。远不是想象的那么方便。这与Uber自身业务没有铺开有很大关系。而竞争对手滴滴和快的就不同了,放眼望去附近的车密密麻麻。这样子竞争的确是一个问题。不知百度入股之后是否可以加快它的本土化进程,让消费者的选择范围更大一些?

当然,除了以上这些方面,还有一些问题尚待解决,相信这也是除了Uber之外,这也是其他专车软件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的灰色地带

虽然众打车软件都声称自己采取“打车软件服务平台负责叫车接单,汽车租赁公司出车,第三方劳务公司派司机”的模式为乘客提供出行服务。但部分商业软件所谓“专车”,多为个体私家车非法挂靠在汽车租赁公司名下,变相从事非法营运的车辆。

专车市场的盈利跟汽车租赁公司有很大关系,而打车软件平台与汽车租赁公司矛盾冲突不断。比如大型汽车租凭公司很难争取更低的价格,另外比如北京的大型汽车租赁汽车公司,在一些大型会议期间,必须服务政府,无法提供稳定的服务。这就使得打车软件希望与中小企业甚至是个人私家车合作。

想要扩展自己的业务,快速提高车辆数量,与私家车合作几乎是一种必然。然而这种合作,在我国的法律中的的确确是一种“非法运营”。相信利用“拼车”和“黑车”之间的“灰色地带”来拓展市场的不止Uber一家。重庆已经开始重视这件事,其他地区什么时候开始排查也未可知。

二、安全问题

上周六早间,南非创作型女歌手妮基?威廉姆斯(Nikki Williams)在Tweet上发布一条推文,称自己被一名Uber司机性骚扰。此前,Uber司机已经受到了一系列类似指控。例如一名波士顿的Uber司机在12月6日绑架并强奸了一名乘客。再往前一周,印度的一名Uber司机也被指控强奸一名女乘客。针对上述事件,Uber采取了几项措施,包括采用生物识别技术和语音验证来筛选司机,以提高其全球运营的安全性。听起来有些不明觉厉,不知这对于提升安全性具体有多大作用?

三、忠诚度问题

《华尔街日 》在一篇文章中称,最老练的Uber司机有两三部手机,每一部手机对应一家租车公司。这种问题在中国也非常普遍,之前出租车里此起彼伏的不同软件提醒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之后专车市场出现这种现象想必也不远了。面对“不忠诚”的司机和“唯利是图”的顾客,不能一味用钱去砸,如何培养属于自己的用户忠诚度,是一个专车软件们都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4年11月18日
下一篇 2014年11月1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