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思纯被拍到开车逆行还往窗外扔垃圾,今天则道歉了。一下就有这么多热搜。
画面是这样,明显地能看到逆行了。
扔东西这个瞬间比较模糊,经 友指点我反复看了,终于看清楚车窗外掉出去一个小小的白色的东西,可能是吸管包装纸之类的。
但是在我向 友请教到底扔了什么的过程里,收获了一些吐槽。
加上马思纯乘坐的是一辆豪车,逆行还开窗扔东西给人观感更不好了。
今天凌晨北京交警官微通 了,存在逆行,罚款300元扣3分。
马思纯自己也道歉了。而这条道歉微博的评论第一条还是让她别再恋爱脑了。
马思纯本人在2020年就在综艺中透露过自己有抑郁症的情况。
2021年3月马思纯和盘尼西林乐队主唱张哲轩(小乐)恋情曝光, 友呼声都是:马思纯快跑。张哲轩 友起昵称张曼乐,张·曼彻斯特·乐,嘲讽他是精神曼彻斯特人。
去年《第一炉香》在吐槽声中上映,马思纯毫不意外继续被批评不像书中葛薇龙。
今年马思纯的事业则看起来可能有好转。
年初的《江照黎明》收尾草率,但是设定和展开思路已有不少胜出同类国产剧的地方。而马思纯表现也比较贴合角色,既有勤劳苦干妇女的感觉、也有在谋杀反杀阴谋中的警惕,被丈夫威胁时的感觉也算到位。
当时一度有赞誉声说,如果她按这个路线走下去变成不减肥也能征服观众的下一个郝蕾也不错。
于是乎虽然马思纯恋爱谈得群众直皱眉头,但《断·桥》上映前,观众还是对她有些期待。
尤其是马思纯亲自在粉丝群里的发言,前几天还被视作“诚恳”、“拉好感”。她只说希望粉丝帮忙冲热度,说自己不是不想搞事业只顾谈恋爱,是因为身体不好,抑郁症是慢性病,身体恢复了自然就会出来。
然而就在电影快上的时候,马思纯和男友公开秀了一把恩爱,#马思纯张哲轩#这个词条让 友再一次发出了“何必呢”的啧啧之声。
下文有张曼乐光膀子照片请做好心理准备。
恕我直言这个微博实在算不上秀恩爱,文案里不提马思纯也不艾特马思纯,“而立,感谢陪伴”则相当自我中心,发这个微博首先是给自己过生日,其次才是“感谢女友陪伴”。他光膀子照片炫耀出的不光是自恋,也炫耀了他和女明星存在亲密关系。
从文字到图片都看不出男方对女方有什么珍视或欣赏,连“祝票房大卖”都那么空洞,真支持你不能包个场?现在普通人打开票房软件都能买包场,超简单的。
更离谱的是马思纯回复了“谢谢您咧”看起来大大咧咧开开心心,张哲轩回复了所有送祝福的熟人包括张瑶,就是没有回复马思纯。
谁能想到,张哲轩的光膀子图片也劝退了一些本来想看电影的观众。
好了,终于到了《断·桥》上了。宣传都说是马思纯在抑郁状态下演出,非常痛苦,也非常努力,加上李玉的调调也是个高阶疼痛青春,看起来应该可以跟马思纯适配。
结果就是……不行。
马思纯空洞地表演痛苦,王俊凯空洞地表演孤僻,他俩吻戏电影院都笑了。范伟又认真地用讽刺喜剧的方式演一个伪善官员,根本搭不到一起去。电影本身的铺陈也有很大问题。
而在这种情况下,马思纯被拍到车辆逆行加上扔垃圾,整个风评又下来了。
王俊凯粉对马思纯尤为不满,认为她这是拖了整部片的后腿。
戏外的争议先放到一边,马思纯这次演得真是很有问题,把以前她所有被吐槽过的老毛病都犯了一遍。
最大的问题就是情绪先行、情绪过剩,除了情绪什么都没有。
女主角的个人线索是:父亲失踪、父亲好友相当于她的义父、发现父亲死亡后只能依靠义父、怀疑义父可能是真凶。
这种女主当然很痛苦和纠结,但是她首先是在接收信息和判断,再痛苦都需要理智的部分,才能完成这个叙事。而马思纯的表演看不到任何理性、思考和行为逻辑,满满当当全是我痛苦我痛苦我痛苦。
有一位 友说得很好,她是知道结果直接演结果,结果就是这个女主非常痛苦,但是你演不出这个痛苦是怎么来的,观众怎么能感受到呢?观众甚至连“察觉自己认贼作父”这种恐怖时刻都没体会到。
不说演戏的逻辑和层次,就说“表演情绪”本身,马思纯习惯性地用摇头晃脑和眼神飘忽不定来演痛苦,也是非常单薄的。
很多让人能沉浸的表演,不知道前因后果,看一个瞬间也立刻动容了。
而马思纯的确拍戏过程里真的痛苦,也非常非常努力,但她呈现出的结果却让观众觉得,这是演,演太过了。
几乎每一次马思纯被大规模吐槽的表演都是这个毛病。她越投入越使劲,观众越尴尬。
(△马思纯版“世均我们回不去了”。)
每一次看马思纯投入地摇头晃脑又哭又笑观众却如坐针毡,我都想说,马姐只要不“表演”,让五官安安静静归位,就好多了。
由于2016年《七月和安生》拿下金马双黄蛋一下就改变了国内小花格局,马思纯和周冬雨难免经常被拿来比较。
平心而论两个人拿奖的时候没什么太大差距,就在金马拿奖的前几个月周冬雨还刚演了群嘲的《麻雀》,从外形到表演都离角色需要有很大距离。
而《七月与安生》本身是安生(周冬雨)比七月(马思纯)更好演,叛逆比较外放简单,乖女孩的暗流涌动则相对难以表现出来。观众容易对周冬雨正式打通任督二脉之作印象更深,可当时马思纯表现得也不能说就逊色于周冬雨。
拿奖之后,周冬雨演电视剧好几次都滑铁卢了。《幕后之王》是悬浮行业剧,《千古玦尘》是造型不合适的古偶。
但周冬雨接电影显然眼光更准,一开始是稳定住自己最擅长“古灵精怪”戏路,然后在被质疑戏路重复时接了女主角被霸凌的《少年的你》。
而马思纯则相反,接电影,都是疼痛青春表演法(《大约在冬季》《第一炉香》),全部是同样的错误反复播放,情绪过载,不在意人物逻辑,为了演而演。
反倒是一部分演电视剧里,马思纯更有发挥。《加油,你是最棒的》是一个接地气的乐天女孩,《你是我的城池营垒》把感情演得很细腻,《江照黎明》则转身演市井女人。
当然,电影演好了,显得更瞩目,观众就觉得这个演员事业很好。电视剧演进步了电影总不行,似乎效果就没那么显著。
马思纯有些电视剧演得比电影好,或许可以这样解释:电视剧的叙述更琐碎漫长、细节更充盈,这样有利于马思纯掌握人物逻辑;电视剧的长度也决定了不能随时都是高潮,让她安静下来慢慢演,就能好不少。
而电影则是更集中的张力,令马思纯场场戏都带着“我一定要演我要爆发”的主观能动性进入,结果全是车祸。
马思纯也是非常挑角色的。适合她发挥的几个角色,痛苦浓度不能过高。上述几部适合她的电视剧,离“大面积的情绪痛苦”戏份都有距离,即便是《江照黎明》有被家暴的戏份,但也有很多明确的智斗戏份。
而在《左耳》和《七月与安生》这两部看似疼痛青春题材的电影里,马思纯的戏份里都有“伪装自己”,这样就限制了她“演痛苦”的比例,所以效果还比较贴角色。
情绪戏内心戏一旦过多,马思纯就会失控。最典型的就是新浪那个最美表演,给了非常短时间,要求表现抑郁患者状态,尽管马思纯其实是有生活体验的,但是她演得全 观众脚底下抠出了一个地宫。
情绪过剩的尴尬演技,最终还是跟思维方式和自身累积有关系。
《第一炉香》读后感事件让马思纯长期跟“假装有文化”联系在一起,但很多演员也未必真读了多少书。
通向领悟力有很多条路,可能是天分、可能是读书学习,也可能只是生活本身。但绝不是一厢情愿表演空洞的情绪。
不管通过什么方式积累,现在马思纯需要的是认真想一想,演戏除了堆砌情绪之外还要做什么。
马思纯的恋爱脑问题之前写过一次。她青春期被霸凌过,当时就有心理问题。
但父母和家庭又没有给她及时的关照和保护,让她从自身找原因。这样她很容易怀疑自己、不自信。(家长请注意,孩子被欺负时需要的不是励志鸡汤,家长应该做的是保护她、支持她、帮她寻求公平。)
马思纯的家庭教育一直让她做好女孩,反而导致她的叛逆冲动迟迟无法宣泄出去,现在等于是在补青春期落下的那堂“叛逆”课。
各人有各人的情感模式,马思纯的情感模式就是付出型和拯救浪子型。
今年上半年,多名 友在英国各地偶遇马思纯张哲轩,女方曾被猜测怀孕,不过现在看来是没这回事。
心操稀碎的吃瓜群众总是觉得“男方看起来不靠谱”“迟早会吃亏”,想等着这一篇翻过去,那个女孩就能摆脱这种情感模式。
众所周知马思纯的小姨是蒋雯丽,马思纯的妈妈是蒋雯丽的经纪人,她的经济状况有保证,连事业机会怎么都会有人托底。
对于家境好不缺资源的女孩来说,由于最坏的结局也不至于太坏,她不会因为谈错恋爱而失去太多,那反而很难从这种情感模式里走出来。
更何况,缺叛逆的人,任何对于情感吐槽的声音都会让她坚定“对抗全世界”的想法。越沉浸“爱得卑微”的人,越不会因为大家都说“这人连微博都不给你回复”而察觉什么不对,说不定还更上杆子了。
不知道马思纯什么时候能体会到这一点:青春期没当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