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落草以后,为何不肯还俗?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很耐看。细读水浒会发现,鲁智深的经历颇有奇特。

出场时,鲁智深是渭州提辖官,叫鲁达,鲁达本是老种经略相公麾下军官,一路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后来拨到渭州,给小种经略相公做帮手。三拳打死镇关西后,鲁达逃亡到雁门,为了躲避追捕,在赵员外的帮助下,他削发为僧,做了和尚,法 智深。

从那以后,鲁达从此叫鲁智深。

再后来,鲁智深去东京大相国寺看守菜园子,机缘巧合他与林冲结义,并在野猪林救了林冲。救了林冲,得罪了高俅,鲁智深再次逃亡,这次他连和尚也做不成了,只好和杨志除掉二龙山头领邓龙,并落草为寇。

既然落草为寇,不再担心官兵追捕,按理说鲁智深完全可以还俗,做回鲁达。但实际上他没有,即便到后来归顺梁山,接受招安,甚至到结局坐化六和寺,鲁智深也没有脱下袈裟还俗,依旧保持着和尚的身份。

这究竟是为何呢?明明可以还俗,鲁智深为何不肯还俗,非要继续做和尚呢?

这个问题,我从三方面来回答。

首先,鲁智深根本没必要还俗。

和尚还俗,就是恢复俗家的姓,可以喝酒吃肉,可以娶老婆,不再受到佛教戒律的约束。一般来说,和尚受不了清规戒律或者想娶妻生子的话,就会想要还俗。

但是,对于鲁智深来说,完全没这个必要。

鲁智深和林冲结义时,林冲拜鲁智深为兄,而林冲出场就三十四五岁了,说明鲁智深至少三十五岁了。以鲁智深当时的条件,想娶妻生子完全可以,但他没有。这就说明,鲁智深没有娶妻的打算。

鲁智深在五台山出家时,没有守住清规戒律,在佛殿后面拉屎拉尿,下山偷偷喝酒吃肉,甚至说脏话、打人。即便到了大相国寺,看守菜园子,他依旧喝酒吃肉。所以,别看鲁智深是和尚,但骨子里和还俗没啥区别。

也即是说,和尚的身份,对于鲁智深来说,并没有影响他做事。他不想娶妻,又可以喝酒吃肉打架,跟还俗没有任何区别。既然如此,又何必再多此一举去还俗呢?

而且个和尚的身份做掩护,行事还可以方便很多,不用担心官府盘查。比如后面鲁智深曾去救李忠、周通,还曾去行刺贺太守,一路都没有人盘查,都是靠和尚身份的掩护。倘若鲁智深还俗了,反而可能遭到官府追捕,毕竟他还在通缉呢!

其次,结局决定了他不能还俗。

我们都知道,鲁智深活捉方腊后,在杭州六和寺坐化了。当时鲁智深已经顿悟,后来大惠禅师亲自火化他,还葬入塔院里。

五山十刹禅师,都来诵经忏悔。迎出龛子,去六和塔后烧化那鲁智深。那径山大惠禅师手执火把,直来龛子前……大惠禅师下了火已了,众僧诵经忏悔,焚化龛子,在六和塔山后,收取骨殖,葬入塔院。

这个结局,对于鲁智深来说,是一种无上的荣耀,也是对他人生的升华。在梁山108将中,鲁智深也是唯一顿悟坐化的,皇帝也加封他为“义烈昭暨禅师”。

鲁智深便道:“只今满朝文武,俱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可以发现,鲁智深看得很透彻,皇帝昏庸,奸臣当道,这是当时宋朝最大的问题。也正因如此,所以鲁智深反对招安。当然,为了兄弟情义,宋江招安后,鲁智深没有离开,他还是跟兄弟们一起,去征辽国平方腊, 效朝廷了。

在施耐庵的《水浒传》之前,有很多水浒人物(包括故事)已经出现,鲁智深就是其中一位。

南宋时期,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中, 已经有花和尚鲁智深,排在第十三位,和后来的水浒一样。鲁智深的赞词是:有飞飞儿,出家尤好。与尔同袍,佛也被恼。这里可以看出来,鲁智深之前是“飞飞儿”(小混混的意思),但后来出家了,不过他出家不老实,所以他佛也被烦恼了。

南宋时期的《大宋宣和遗事》,也提到了鲁智深,说“那时有僧人鲁智深反叛,亦来投奔宋江。”在一些元杂剧水浒戏中,同样提到了鲁智深。

现存的十部元代水浒杂剧中,有四部与鲁智深有关,分别是《鲁智深喜赏黄花峪》、《鲁智深大闹消灾寺》(内容已散佚)、《梁山泊黑旋风负荆》和《梁山五虎大劫牢》。

在杂剧《梁山泊黑旋风负荆》中,有“(鲁智深云)我这光头不赌他罢,省的你叫不利市”“这个哥哥是真正花和尚鲁智深”等内容。

可以发现,在之前的水浒故事中,鲁智深就是和尚,或者说他后来就是和尚的身份。施耐庵写《水浒传》,不过是沿袭了之前的设定,所以才让鲁智深一直做和尚,没有还俗。否则,鲁智深的绰 花和尚,便名不副实了。

总结来说,鲁智深没有还俗,一方面是之前的设定如此,一方面是剧情需要,鲁智深也没必要去还俗。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10月10日
下一篇 2021年10月1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