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得礼品背后有玄机 春节消费市场需提防促销陷阱

消费者参加展销会买到假货商家利用扫码技术群发广告

春节消费市场需提防促销陷阱

最近几天,置办年货成为不少人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春节消费的升温,不管是实体商家还是电商都推出了打折促销活动,但这些促销真的是明明白白消费吗?

春节将至,又是一轮消费高峰。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根据全国消协组织近两年春节期间受理的相关投诉情况,发布2018年春节消费提示。

中消协提醒消费者,理性对待商家优惠促销,警惕“赠品不三包”“打折商品,一经售出概不予退换”等常见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现象。小心扫码送礼品等新型诈骗,时刻提防个人信息泄露。有些“赠送”活动需要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填写身份证 、手机 及点头视频等,不法分子利用所取得的信息开通账 进行贷款等,让消费者不知不觉间背负巨额债务。

年货展销会上遭遇骗局

张羽称,他站在卖药材的档口时,有人赠送免费茶水品尝,喝完后旁边另外有自称是客人的人连声称赞茶水效果好、药材质量高等。

这一唱一和让张羽颇为心动,便决定购买。

“其实商家在给整块药材称重时并未告知具体价钱,而是安排专人在一旁跟我套近乎、分散我的注意力,等把药材切好片后,我才知道自己称了半斤花旗参、半斤玛卡,一共需要付3000元。”张羽说。

最终,张羽因为身上只有500元,便购买了500元的花旗参。几天后,张羽用买来的花旗参煲汤却觉得不对劲,鸡汤里只有鸡的味道而毫无参的味道,拿去药店验货后才知道自己被骗了。再度返回博览会时,那个卖药材的摊位已经消失不见。

张羽的遭遇并非个案,相同的事情在陈锋(化名)和同事身上也发生过。

在深圳一家企业工作的陈锋说,商家不会真的当场切片,而是在桌子下面摸一摸,一会儿就抬头说已经切好,再称给客人算钱,表明是按克计价,而实际称的时候用斤两计算。

陈锋的同事购买了一些药材,一共花费了500多元,但是回家后却发觉袋子底部的药材已经粉碎,完全不是现切的。

“第二天,我与同事一起到年货会场找主办方的工作人员处理,卖家将钱退还,这件事情才得以解决。”陈锋说。

不过,也有 友反映称,某电商平台销售的一款食品罐头,1月22日价格为159元,1月23日的价格则上涨至320元,属于“先涨后降”。

扫码得礼品背后有玄机

除了传统的商家促销活动,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一些与移动互联 技术相关的新型促销方式也越来越多。

没过多长时间,这家店的门口就聚集了不少人。工作人员举着挂在脖子上的吊牌,将印在吊牌上的二维码凑近顾客的手机镜头。

一位年过半百的女性扫码后,照着店员的提示,她输入了自己的姓名、生日、手机 码等信息,注册成为该店会员。完成这一套操作后,工作人员又提出需要添加该店客服微信,成为好友后才能获取礼品。按照店员的要求操作一番,这名女士拿着小礼物离开。

实际上,这种扫码行为有潜在风险。

络上有一些名为“爆客系统”“拓客系统”的软件可以实现“微信裂变”,此外,还有专门提供这种功能服务的“微手机”在售,单价2880元。

春节前营销软件热销

“扫码群发功能推广,效果最好。”李某说。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8年1月3日
下一篇 2018年1月3日

相关推荐